中国好声音克罗恩病黏膜愈合相关的因素

z

点击上方“IBD学术情报官”订阅吧~

Dr.X陪您读的第26篇文章

[中国好声音]克罗恩病粘膜愈合相关的因素:内镜监测对达标治疗的益处

文献来源:TherAdvGastroenterol.,Vol.10(6)–.

研究背景:黏膜愈合(MH)被推荐作为克罗恩病(CD)治疗目标,使患者具有更好的疾病结局。在临床实践中,与达到MH相关的因素仍然较少。这项研究评估了CD的患者中实现MH的可能性,并分析了CD患者MH相关的预测因素。

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回顾分析了例接受多次内镜检查的CD患者,内镜表现和随后治疗,主要分析患者黏膜愈合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粘膜愈合和内镜改善的累积发生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与MH独立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果:例患者中位随访33个月(四分位27-38个月),其中例(46.32%)达到MH。

经过多因素分析,MH独立相关的因素是:

①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26周(HR:1.56;95%CI:1.05-3.39);

②未达到MH时调整药物治疗(HR:2.07;95%CI:1.26-2.33);

③肠瘘病史(HR:0.22;95%CI:0.06-0.91);

④诊断时伴发肛周疾病(HR:0.58;95%CI:0.35-0.95);

⑤12周内C反应蛋白正常(HR:3.23;95%CI:1.82-5.88)。

患者内镜下改善的相关因素与MH类似。

结论:以26周间隔进行连续内镜监测,随后进行治疗调整,有助于CD患者实现更高的黏膜愈合。规律的内镜监测对于CD患者黏膜愈合和“达标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心得

将黏膜愈合(MH)作为治疗IBD目标,这一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量临床观察结果均显示,仅解决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不能改变CD患者的疾病进程和肠道并发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消除肠道炎症达到内镜黏膜愈合的治疗策略,会改善CD患者的长期结局,减少复发率,住院率和手术率。而且选择黏膜愈合作为治疗目标,整体成本-收益更高。

因此在CD患者中,越来越多地考虑MH作为治疗目标和结局评价指标。既往的研究发现,早期使用anti-TNF治疗,特别是anti-TNF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改善MH的一个策略。而CD相关手术史和长时间免疫抑制剂治疗的CD患者,似乎MH的比例较低。但到底哪些因素对MH最为关键,相关性最高?这是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项来自广州中山一院IBD中心的研究显示,间隔26周规律内镜监测,结肠镜检查后调整治疗方案和12周CRP正常,能使患者更好地达到粘膜愈合。而CD诊断的前肠瘘和肛周疾病的患者,后续MH的比例较低。内瘘、肛周损害和狭窄(B2/B3)的发生,意味着未来更快的疾病进展和更差的预后,需要早期更积极地治疗和更强的药物干预。

非常重要的是,结肠镜检查后是否调整治疗方案,与后续短期黏膜愈合相关。这说明规律内镜随访更大几率能发现早期的炎症复发,在临床症状尚未出现之前通过调整或升级治疗,可以使患者长期维持黏膜愈合状态,从而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进而改变疾病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律内镜随访,并根据内镜发现积极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是最重要的两点。

这项研究发现生物制剂的使用与CD患者内镜改善率(p=0.01)有显着相关性,这与先前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尤其是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提高黏膜愈合的可能性。

此外,这项研究还提示患者12周CRP指标正常,也是预测MH和内镜改善的独立因素,这有助于优化CD患者治疗评估流程。

总之,这篇文章提示,规律内镜监测并根据内镜检查结果优化调整治疗,可以提高CD患者黏膜愈合的可能性。对于具有确定的危险因素的CD患者,实现黏膜愈合的治疗目标需要进行密切的内镜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调整。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DoctorX

哇,这么好的文章,我想细读一遍呢

IBD学术情报官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回复“题目+个人邮箱”,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zl/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