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胃肠外科团队成功治愈一例高龄肠梗阻、肠瘘病人。
高龄、基础病多,催化了肠瘘的发生
周奶奶年近80岁,既往有帕金森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焦虑症。常年服用降压、强心药物,需要靠把食盐装进胶囊内口服来维持电解质平衡,面部和双腿经常出现水肿,医院跑。
近日,周奶奶因肠梗阻接受了手术治疗,但由于身患多种疾病,组织愈合能力差,术后出现了肠瘘。对于基础病如此多的周奶奶来说,严重腹腔感染无疑是致命的。
胃肠外科团队第一时间给予周奶奶双套管持续冲洗,进行肠外营养、抗感染、抑制消化腺分泌,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等治疗,周奶奶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治疗期间,周奶奶还出现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肺栓塞的风险,但在胃肠外科团队的全力抢救下,根据病情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及时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如今周奶奶已治愈出院。
肠瘘治疗涉及的难题多
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肠瘘是指肠胃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内容物将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严重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又会导致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同时消化液会在腹腔里腐蚀血管,导致致命的大出血,消化液的大量流失,也会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重度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肠瘘的治疗对于医生的要求非常之高。仇长敬主任说:“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水电解质平衡等临床处理能力,还要有感染的控制能力,具备腹腔脓肿引流、抗生素使用、感染监测等技能,因要为患者建立肠内营养通道,对营养支持技术也要求很高。”
联姻黎介寿院士团队攻克肠瘘治疗难题
为了攻克肠瘘治疗难题,年医院派遣胃肠外科主治医师牛克到医院进修学习,系统学习肠瘘治疗技术。
黎介寿院士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我国做肠瘘和肠外营养的鼻祖,我国小肠移植的开拓者。年,医院与医院黎介寿院士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在我院建立黎介寿院士工作站。
仇长敬主任表示,在面对凶险的肠瘘病人时,科室利用与黎介寿院士团队合作的优势,为病人制定规范、全面、有效的治疗计划,挽救病人生命,近几年已成功治愈20多例肠瘘病人。
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3人。在全市较早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胃癌规范化D2淋巴结清扫手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下腹部外伤探查术、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大隐静脉激光治疗术,微创手术超过95%。承担着桓台县内及周边地区的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工作。近几年开展肠瘘治疗积累了成功经验。科室配有奥林巴斯4K超清腹腔镜、高清腹腔镜、蛇牌3D腹腔镜、腹腔镜手术等专用器械设备、激光治疗仪等多种高精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