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癌症克罗恩病,被写入重疾新定义

克罗恩病是在年由Crohn教授提出的一种不明原因的肠道慢性炎症,早期曾被命名为“局限性肠炎”,直到年,WHO正式命名这种疾病为克罗恩病。这次克罗恩病被写入重疾新定义征求意见稿中,做为一个新列入的病种,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小编来梳理一下。首先,它的病因不明确,尽管目前医学界对其病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都不能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目前为止,可能的病因有这几类:一是内因,克罗恩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证据目前并不明确。有人认为“遗传基因决定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遗传因素决定其对一些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具有过强的免疫应答反应。”还有学者认为,克罗恩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肠道内多种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反应异常有关,但同样没有找到任何证据。二是外因如感染,无论是分枝杆菌、病毒抑或是真菌,都是主要的嫌疑对象,但显然目前“有罪”的指控都还不能成立。因为这些微生物无处不在,并且不能指向唯一的疾病。再如城市环境、口服避孕药、食用精致糖...也都仅停留在猜测的阶段。其次它发病率增长快、死亡率高。曾有文献报道,我国炎症性肠病患病人数近年来逐年增加,其中克罗恩病患者增长速度超过了15倍。该病病死率为5%~10%,死因多数是由于腹腔内感染、脓肿、腹膜炎、肠瘘等并发症、慢性消耗衰竭以及癌变等引起,其中该病癌变发生率较高,与普通人群相比肠癌的发生率要高近倍。三是早期症状不典型、治疗难度大。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在肠道炎症方面它从口至肛门的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以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最为常见。克罗恩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目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主要是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研究显示该病术后总复发率可以在50%以上。因此长期反复多次治疗是这类病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临床也因为克罗恩病的难诊难治,被有些人冠以“绿色癌症”的恶名。小编以为这次新定义征求意见稿中,将“具有特征性的克罗恩病(Crohn病)病理组织学变化...且已经造成瘘管形成并伴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的“严重克罗恩病”列为新增重大疾病,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该病的特点和对病人所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by/5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