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饮食营养常见问题上

前言

随着很多肿瘤新药物、新技术的问世,很多肿瘤已成为慢性病,美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已达65.8%,癌症幸存者总人数已突破一千万,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而中华医学会报告的中国肿瘤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仅为22%。差异如此重大的原因很多,美国患者治疗一般会有外科、放疗、内科、营养等各专科医生组成MDT团队,讨论制定出针对患者病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系统治疗。而我国因患者众多,可以提供类似国外MDT治疗的少之又少。加上国内就医习惯、初诊发现、确诊治医院、找不同的专家,很难有规范系统的治疗。另外,重视手术、放化疗,忽视营养等辅助治疗也很常见。加上手术、放化疗治疗会导致诸如恶心、呕吐、食欲降低、免疫力低下、体重下降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食欲,体重短时间迅速下降、低蛋白症等,很多患者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乏力导致治疗中断的现象很常见。

事实上很多肿瘤患者不是因为肿瘤过世,而是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并发症或败血症而死亡的。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分会~年的调研表明,40~41%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医院于康教授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更是高达58.02%,医院方玉教授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总营养支持率仅为8.2%,很多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无法进食、中断治疗时才来看营养门诊,实际上,在治疗早期进行规范的营养评定,针对个人营养状况、治疗过程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会使患者受益良多(美国针对~年间的万住院患者的大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营养治疗可以使住院时间缩短21%、住院费用节约21.6%)。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营养不良?

1)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肿瘤是一种高代谢、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快速增殖生长,加上患者食欲减退,不能摄入足够营养,肿瘤细胞就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从而导致机体组织贮存的脂肪迅速丢失,肌蛋白过度分解,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2)抗肿瘤治疗也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手术后伤口愈合需要大量营养,放化疗导致消化道粘膜损伤、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这些均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规范的营养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

1)营养不良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增加感染风险,延缓伤口愈合,严重者导致瘘口发生,经久不愈。积极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早日康复出院。

2)放疗副作用一般发生在第二或第三周期,并持续到放疗结束后3到4周。放疗会导致放射性黏膜炎、口腔咽喉溃疡、口干、吞咽困难,味觉变化、疲倦等,如果提前在放疗前进行规范的营养支持,比如治疗前一小时进食、不空腹、少量多餐、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喝水,可以改善或缓解以上症状完成医生制定的治疗。

3)化疗会引起食欲改变、排便习惯改变、乏力、恶心呕吐等,应确保治疗前进食,少量多餐、多喝水,选择易消化食物,如果正常饮食不能保证身体所需,要补充服务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增加体力,坚持完成化疗。

肿瘤患者常见饮食营养误区

通过中医院、医院的肿瘤营养门诊患者的统计分析,肿瘤患者常见如下误区:

1)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希望饿死肿瘤。很多肿瘤病友都担心吃的太营养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因此不敢多吃,有的人甚至采用极端的节食方式想要饿死肿瘤细胞。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国际权威指南已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生长,反而如营养不良,肿瘤会掠夺正常细胞营养,甚至分解人体肌肉组织、蛋白,最后饿死的只能是患者本人而不是肿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极其容易因为营养不良而引发副作用,就更可能造成死亡,美国临床研究表明,约有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所以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2)盲目忌口,偏信发物引起肿瘤。一般所谓的“发物”常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如过敏、哮喘、湿疹)的食物,常见的有鱼、螃蟹、鸭肉、鹅肉等。一般情况下,适量食用没有任何问题,临床上也没有发现过患者因为吃了这些食物而引发肿瘤的病例。相反地,有不少病友因为没有注意饮食调养而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体力不济而无法承受放化疗,最后被迫中断治疗。

3)乱用海参、冬虫夏草、蜂王浆等补品。中医认为,补品有四气五味,均有针对性,应根据病情体质,遵循一定的原则食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补品不属于肿瘤营养治疗手段,患者并不能依靠服用冬虫夏草等来替代营养治疗。肿瘤患者需要的营养治疗中营养素完全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医用食品进行补充,只吃这些是无法达到的。实际上从营养价值性价比对照看,采用专业医学营养配方生产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要远高于这些昂贵补品,其效果已经美国、欧洲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4)盲目服用偏方、保健品。偏方、保健品因成分复杂、有的含有激素、疗效不确定,有可能影响治疗药物发挥正常的效果。此外,中医药保健品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使用此类保健品,切盲目自行服用。

5)误认为喝汤最营养。据科学测试,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10%,且多为脂肪及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所以,专家建议想要多补充营养,应将汤和渣一起吃。还有的患者以粥为主要食物(碳水化合物),实际上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从以上食物中完整摄取,如长期得不到补充,势必会产生严重的营养不良。

6)盲目使用蛋白粉。市售蛋白粉品种繁多,原料来源通常为大豆蛋白、胶原蛋白、其他植物蛋白等,人体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的支链氨基酸含量低,不是肿瘤患者的最优选择,推荐使用优质乳清蛋白,更易于消化吸收,补充必须氨基酸、促进肌肉蛋白生成。

(乳清蛋白)

7)误信“碱性食物能抗癌”。实际上,正常人血液PH值是7.35~7.45,人体有强大的调节系统,无论吃酸性或碱性食物,到了胃里经强酸性的胃酸混合后都变成了酸性,到了肠道经碱性的肠液中和,又成了碱性食物,经消化吸收以及人体强大的酸碱调节功能,正常状态下精确保持在PH7.35~7.45之间。因此,需要均衡膳食,不能片面追求水果蔬菜摄入量,更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推荐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8)认准一个牌子的营养品。有的患者曾经使用过某种全营养素,因效果很好每次复诊时都要求医生或营养师开同样的处方,殊不知,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类型的营养品。比如术后主要是促进伤口愈合,可选择促进肌肉蛋白生长的乳清蛋白、全营养素;如果胃切除手术导致胃消化功能缺失,需要服用预消化的短肽类制剂,血糖不稳或合并糖尿病患者注意服用可以稳定血糖的制剂,肾病患者服用低蛋白制剂等。正确做法是请专业的肿瘤营养医生或营养师营养评估指导下使用。

9)人血白蛋白经常使用可以补充蛋白,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对于白蛋白应用有严格的适应症,仅用于血清白蛋白水平极低(小于15g/L)的危重患者;临床研究证明,白蛋白无助于改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也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10)我每天需要服用中药、其他治疗药物,没有办法吃饭或服务营养制剂。

患者本来就因治疗导致胃口不好、食欲减退,饭量大减,如果再服用大量液体药物,会使胃容量更小,建议合理安排饮食、服药时间,利用有限的胃容量服用高能量食物或添加专为肿瘤患者配制的特定全营养配方制剂。

(麦骏肿瘤全营养素)

选自中医院《肿瘤患者饮食营养常见问题》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by/6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