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消化道瘘,是外科医生的苦恼,医院李元新教授教你如何扭转局面。
作者丨李元新
来源丨普外科
消化道瘘是常见的腹部外科并发症,也是让外科医生很烦恼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再次手术等有创治疗,对病人造成较大创伤和经济负担,对医生也有巨大的精神压力。
1消化道瘘治疗的难点
内稳态失衡、消化道出血、感染、营养不良、脏器功能障碍、消化道及腹壁重建,等都是治疗难点,其中,“消化道及腹壁重建”尤为重要!当然,消化道及腹壁重建是最后的处理措施。治疗消化道瘘的总体策略强调“争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是最后的措施”。以肠瘘为例,影响肠瘘自愈的因素包括:
1、肠瘘口部肠粘膜与腹壁皮肤愈着——唇状瘘
2、肠瘘管已上皮化
3、远端肠襻有梗阻
4、瘘管部有残腔或脓肿
5、肿瘤、结核、慢性炎性肠道疾病
6、放射性肠损伤
7、肠管已全部或大部断裂
消化道瘘阶段性治疗策略
1、肠瘘的诊断与评估
2、改换引流方式或剖腹手术引流肠瘘
3、处理感染与出血并发症,纠正内稳态紊乱和脏器功能支持(生长抑素起重要作用)
4、营养支持等待肠腔粘连松解(3个月左右)
5、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消化道及腹壁重建
2结合病例探讨阶段性治疗策略
改换引流方式或剖腹手术引流
■病例一:改换引流方式、形成管状瘘自愈的病例
■病例二:经剖腹手术引流后形成管状瘘自愈的病例
■剖腹行腹腔脓肿引流的时机
1、腹腔脓肿引流不畅,无法通过CT或B超引导放置或更换引流管改善引流;
2、腹腔感染加重,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倾向。
营养支持等待肠腔粘连松解
肠瘘病人营养支持分为三个阶段:肠瘘早期、内稳态稳定后、内稳态稳定且感染控制后,旨在强调外科营养支持的“中心法则”和“完美艺术”!何为“中心法则”?何为“完美艺术”——最大限度利用正常功能。
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消化道及腹壁重建
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策略包括:手术时机的确定、病人全身状况评估和支持、瘘与腹部状况评估、多个瘘手术策略的制定、手术切口及手术野的暴露。
■病例三:多个瘘治疗策略:硬化性腹膜炎多处瘘的病例
术后4周,瘘口1修补成功,瘘口3伤口延期愈合,病人恢复口服饮食维持生存。
■病例四:外科决策——瘘与腹部状况评估:腹部畸胎瘤合并多处肠瘘
■病例五:手术切口及手术野的暴露:多次腹部手术后肠瘘的病例
★图注:术前CT图
★图注:术后切口图
■复杂手术切口选择注意事项
术前详细了解前几次手术情况(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术前仔细的腹部检查,了解手术切口位置,腹部触诊较柔软的部位通常提示其内腹腔粘连较轻;
术前仔细阅读腹部影像学资料,特别是腹部CT片;
切口的一端应选择原未进行过手术的部位;
多次手术后腹壁,切口选择需考虑血液循环组织愈合因素;
切口宜距粘连重或术前估计手术操作的主要部位或困难部位较近;
不宜从粘连较重或困难部位直接进腹。
■消化道连续性重建
腹腔内广泛黏连彻底松解是消化道连续性建立的基础;
消化道顺蠕动功能性大口径侧侧吻合减少吻合口再次瘘的发生率;
必要时需行小肠排列手术。
关于腹壁巨大缺损重建,一般采用生物补片及菱形皮瓣转移覆盖术。
肠瘘外科治疗的关键技术
腹腔脓肿引流;
重要脏器官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血;
腹腔开放技术;
外科营养支持;
手术入路选择;
腹腔广泛粘连彻底松解(是消化道重建的基础);
消化道连续性重建(是腹壁缺损重建的基础);
腹壁缺损重建。
内容转载自
白殿疯开始长在什么地方
怎样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