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12教师访谈系列黏液瘤科马

白癜风发病机理 http://m.39.net/pf/a_6192730.html

大家好,欢迎来到

师说第12期

导语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师说》栏目“教师访谈系列”于本期正式上线,设医院带教老师讲述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工作感想,以另一种方式向各位初入临床的同学们展示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为同学们未来的科室选择(乃至职业生涯)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本系列初次上线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Q

A

采访

王梦娜

嘉宾

马瑞卿

老师

本期访谈我们请到了黏液瘤科马瑞卿老师,黏液瘤科是我院特色科室,对于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治水平位居全国首位;马瑞卿老师是级和级外科见习带教老师,也是黏液瘤科优秀的青年医师,让我们一起跟随马瑞卿老师了解一下吧~

本期嘉宾

马瑞卿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黏液瘤科主治医师

荣获“青年岗位能手”、“佐民医学人才奖”、“院级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院级创新性拔尖后备人才”。参与多项院级课题,两项航天科工集团课题,一项首发课题,发明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SCI及核心论著多篇。曾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米兰国家肿瘤中心、日本大阪岸和田德州会病院腹膜癌中心访问学习。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肿瘤热化疗灌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委员。

教师访谈系列

——黏液瘤科马瑞卿老师

Question1:

马老师,许多同学对黏液瘤科了解不多,可以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科室吗?

我们团队(医院黏液瘤科许洪斌团队)创立于年,年更名为“黏液瘤科”,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独立病区的升级改造,成为针对腹膜假黏液瘤为主的腹膜肿医院特色专科。

科室主攻的疾病是腹膜假黏液瘤(PMP),是一类以黏液在腹腔广泛种植为特征的罕见的腹膜继发恶性肿瘤。PMP是一个疾病谱系,它的原发病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阑尾黏液肿瘤破裂。

目前,科室形成了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体,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深部热疗、静脉化疗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MP治疗体系,累积病例数超过例,居于全国首位。

Question2:

与其他科室相比,您觉得黏液瘤科有什么特点呢?

PMP患者于我科就诊时,往往病情较晚,基本状态差,围手术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手术方面,为了尽可能地达到外科层面的根治性切除,我们的手术范围一般都很大,可能会包括大网膜、小网膜、整个壁层腹膜以及受累脏器的联合切除,女性可能还会包括子宫附件,这样一来每台手术的时间也相对比较长,我们中心平均一台手术是7~8小时,最长的可能需要11~12小时,需要麻醉科高水准的保驾护航。

另外,我们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大,平均达到~ml/台次,需要血库的积极配合;危重病人术后需要进ICU,出了ICU进入我们科后还需要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这些都完成之后才可以考虑自主进食、下地活动等等。因此病人的住院周期都很长,术后至少需要住院2周。

在经济开销方面,由于PMP是一个罕见病,很多治疗手段(如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是医保报销范围之外的,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广、呼吁,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利益。希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纳入医保,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正规的治疗。

Question3:

您认为如果想要选择这个科室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觉得一般人可能都不会选择我们科(笑)。选我们科的话可能要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平时手术时间很长会比较累,围手术处理比较繁琐,周末可能还需要查房......总之肯定要付出很多。你们之后有机会的话可以来我们科室实习一下,感受一下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选科室还是要考虑挺多的,具体想选什么方向你们可以在开始实习之后再决定。其实有时候也看运气,比如我不知道怎么就遇到了黏液瘤科(笑)。但是请相信,有些时候是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而不是看到希望才想着坚持下去。

Question4:

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黏液瘤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吗?

目前,我们科承载了全国最大例数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医院黏液瘤科从年开始专注于“腹膜假黏液瘤及腹膜转移癌的手术+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EPIC)技术。截止到年底,已积累病例超过例,覆盖病种包括:腹膜假黏液瘤、阑尾肿瘤、结直肠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腹膜后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等。已完成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治疗(循环)超过例次,腹腔深部热化疗(非循环)超过例次。

腹膜假黏液瘤的手术治疗例次达例次,近三年每年的手术均超过例次,手术数量远远高于国内及亚洲其他国家水平,手术根治切除率达到40%。同时,3、4级手术并发症控制在17%~19%,死亡率<2%,均低于国外平均水平;平均住院周期20天,住院费用13~16万,治疗成本均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可以说,这项源于欧美的复杂的外科技术,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曲线及大量经验的积累,已经被我们所掌握。

目前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全世界最大样本的单中心报道为英国的例,以我们科室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3年之内,可成为全球最大手术样本量的治疗中心。

Question5:

您觉得在您从医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我是从年左右开始接触这个科室的,许洪斌主任他们是从年左右开始的,但是我感觉咱们的手术水平真正提升是在年以后,开始的几年对我们整个科室来说都挺艰难的。

最开始的时候在我们病房里患者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中最麻烦的就是肠瘘。因为我们科术式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经常要在腹腔内各处(包括肠道表面)进行肿瘤的剔除,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到肠壁,但是术中又不容易发现,一直到术后2、3天,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后才会发现腹腔内有肠液漏出,而具体肠瘘的位置又很难确定。那时候我自己临床经验不足,虽然学习轮转了这么久,但也只在课本上见过肠瘘,从来没有管过肠瘘的病人。对于一个外科医生而言,出血其实不算最可怕的,肠瘘可能更加棘手,有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再次开腹,因为病人可能已经出现弥漫性的腹膜炎,腹腔到处都是一团糟。

我记得有一个晚上,一位病人术后发生肠瘘后又做了造瘘,但是由于肿瘤的生长牵拉导致造瘘口挛缩进入腹腔,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就只能不停地换药。开始的时候换完药我还去休息一下,后来干脆就直接在床边守着,一晚上至少换了20多次。那天我白天已经工作一天了,晚上还在值班,病人和家属很绝望也很不理解,那一整晚我就站在走廊里看天、看星星,一次次机械地重复换药,眼看着天一点一点地亮起来。

那时候我们病人也不多,手术风险很大,病床周转慢,可以说大家都是在硬扛着。但是大家很团结,没有放弃才走到了今天。穷则思辨,在困境中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手术质量,如何保证围手术期安全性,如何提高国内外知名度......总之,为了摆脱原地徘徊的怪圈,这里还有很多很多工作等着我们。

后来,在许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设计、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花了大量时间整理临床数据。从年的病人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核实,一条一条信息挨个录入,用了两年时间随访了八、九百位患者,平均每人将近个字段(临床信息)。在这两年间,我们的工作真的只是不断的付出。直到随访工作结束,数据库慢慢建了起来,科研工作才真正有了实质的进展,我们逐渐开始在国内外发表文章,在各种会议上进行汇报交流,也逐渐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真正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自己想办法,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请教,跟国内外的专家交流,不断地反思、总结,慢慢地越过了瓶颈期。

Question6:

您是如何平衡临床工作和科研的?

如果都想做的好,必须付出足够多。我建议尽量不要让科研影响临床工作,但是又必须抽出时间搞科研。临床是一个医生的基础,但是到一定水平后真正决定你的高度的可能是科研,你需要有能力把自己的成果转换成业内人士看得懂的语言,然后与他们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推动专业的发展,医院的影响力。

Question7:

那您又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

这个是不太好平衡的。我一直认为医生是一个付出多于回报的职业,特别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付出的非常多,这是一个行业现状。我的原则就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你都要保证自己的付出大于回报,不要期望太多,这样的话到最后对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失望。

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感谢马瑞卿老师的精彩分享!敬请期待下一期教师访谈!

采访

王梦娜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级临床医学九班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目前负责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hl/5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