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百科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由于肺部超声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某些先进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已经替代胸部X线而成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一线诊断手段。现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新生儿湿肺(wetlungofnewborn)和气胸(pneumothorax)等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予以简介,以促进肺部超声在国内新生儿领域内的应用。

一、探头的选择

新生儿肺部超声可以使用线阵或凸阵探头,但以线阵探头为好。通常需要较高的探头频率,线阵探头为7.5~10.0MHz,凸阵探头为5.0~7.5MHz.

二、探查位置及分区

通常以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成前、侧、后3个区域,即左右肺脏被分为6个区域。对肺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对肺脏各区域进行纵向(探头与肋骨垂直)或横向(探头沿肋间隙走行)扫查,以纵向扫查最为重要和常用。

三、肺部疾病超声常用术语

1.胸膜线(pleuralline):由脏层和壁层胸膜的表面所形成的回声反射,在超声下胸膜呈光滑、规则的线性高回声,称为胸膜线,位于上下两根肋骨之间,正常情况下宽度不超过0.5mm。在超声下可见胸膜线随呼吸运动而运动。胸膜线粗糙、增厚(0.5mm)或不规则为异常。

2.肺滑(lungsliding):在超声下、于胸膜线处可以见到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随肺脏呼吸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水平方向的相对滑动。

3.A-线(A-line):因胸膜-肺界面声阻抗差异产生多重反射而形成的水平伪像,超声下呈一系列与胸膜线平行的线状高回声,位于胸膜线下方,彼此间距相等。正常肺组织至少可以见到3条以上A-线。

4.B-线(B-line):超声波遇到肺泡气-液界面产生的反射所形成的伪像,超声下表现为一系列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呈放射状发散至肺野深部、并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线样高回声。正常儿童或成人肺脏在超声下见不到B-线,但由于胎儿肺脏富含液体,因此新生儿的肺脏在超声下常可以看到少量B-线,常于生后24~36h后完全消失。

5.肺实变(lungconsolidation):超声影像呈“肝样变(hepatisation)”,伴支气管充气征(airbronchograms)或支气管充液征(fluidbronchograms)。

6.肺泡-间质综合征(alveolar-interstitialsyndrome,AIS):肺野内存在3条以上B-线或每一检查区域均呈“白肺”样改变时称为AIS。

7.肺岛(sparedareas):在纵向切面至少有一个肋间区域大小的、周围被AIS区域包绕着的正常肺组织,称肺岛。

8.弥漫性白肺(bilateralwhitelung):肺野的6个区域均表现为密集的B-线,A-线消失,没有“肺岛”存在。“白肺”是严重AIS的表现,系肺间质和肺泡存在大量液体所致。

9.彗星尾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hl/8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