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肠瘘 >> 肠瘘护理 >>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1、按外科护理常规和普外科—般护理常规执行。2、专科情况评估:(1)局部身体状况: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有无梗阻情况,体表有无瘘管开口,肠瘘的类型、数目、腹壁上若有多个瘘口.漏出的肠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损伤程度。(2)全身身体状况:观察是否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恶心、呕吐、贫血或浮肿表现;有无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征及心律异常等电解质紊乱表现。(3)辅助检查:了解病人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1、体液不足与禁食、肠液大量外漏及胃肠减压有关。2、体溢升高与腹腔感染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址与禁食、肠液大址丢失、炎症和创伤引起的机体高消耗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凄口周围皮肤被消化液腐蚀有关。5、潜在并发症:堵片移位或松脱、肝肾功能障碍、胃肠道或瘘口出血、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1、维持体液平衡:(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正确记录出人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2)禁食、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3)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2、控制感染:(1)合理应用抗菌药观察病人腹部疼痛、腹胀及腹膜刺激有无缓解,并遵医嘱应用有效抗菌药控制感染。(2)体位:取低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引流。(3)加强负压引流及冲洗护理:1)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75-mmHg)为宜。具体应根据肠液粘稠度及日排出量调整。注意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负压太大造成肠黏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和出血。当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2)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清除双腔套管内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以免堵塞。可通过冲洗和吸引的声音判断引流效果,若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若出现管腔堵塞,可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松动外套管;若无效,应通知医生;3)调节冲洗液的量及速度:通过腹腔冲洗可稀释浓稠的肠液,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同时有利于保持负压吸引的通畅,冲洗液的量及速度取决于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每天的冲洗量为-ml左右,速度根据医嘱输液泵控制,若引流液量多且黏稠,可适当加大冲洗的量及速度;4)观察和记录:冲洗过程中应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心慌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冲洗,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并减去冲洗量,以计算每日肠液排出量。多发瘘者常有多根引流管同时冲洗和引流,应分别标记冲洗液瓶和吸引瓶,并分别观察、记录。3、营养支持:当处于瘘的早期时,多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避免导管源性感染;随着病情的稳定、漏出液减少、肠功能恢复,逐渐恢复肠内营养,此时多通过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剂,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及速度,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做好肠内营养管的护理。4、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瘘管渗出的肠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常造成周围皮肤的糜烂,甚至溃疡、出血,因此保持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减少肠液的漏出是预防皮肤损伤的关键,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及时发现并吸净漏出的肠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清洁后涂抹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清洗皮肤时应选用中性皂液。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肠瘘病人因丧失大量肠液尽营养物质,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组织灌注量减少及腹腔内感染等,可诱发肝、肾功能障碍。护理时应注意: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遵医嘱定时监测生命体征。3)







































白癜风怎麽治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hl/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