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怀孕15个月竟浑然不知……
怪!10个月大的胎儿在腹中死去,5个月后竟与母亲融为一体……危!胎儿融化,多脏器被侵犯感染,脓毒血症、深静脉血栓,年轻孕妇命悬一线……小莎与医护团队合影怀孕不知误以为是又长胖了10月10日12时许,小莎站在新疆医院产科病房窗户旁,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她笑着对姐姐说:“能晒太阳真好,明天就能出院回家了,好开心。”时间回到9月29日,医院产科主任黄莺向妇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药研所等诸多科室,发出了联合会诊请求——会诊一名罕见的危重症产妇。“产妇怀孕15个月,胎死腹中5个月,根据目前检查结果,胎儿已经‘融化’在腹腔内,产妇随时有生命危险。”黄莺的介绍,让与会专家们大吃一惊,毕竟在如今的时代,这样的情况实在少见,“确实,产妇的情况不仅国内罕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发生。”“患者自小体型较胖,月经不规律,曾有过数次停经半年以上的病史,且伴有严重痛经,来院就诊时否认怀孕。”小莎的主管医师冯国惠详细介绍着病史。据了解,小莎家住喀什地区叶城县附近的一个村子,一家都是农民。去年8月,小莎发现怀孕两月,后服用药物流产,曾有出血,医院复查。期间她虽然腹部增大,但她自己和家人都以为是又长胖了。由于此前经常停经,且无明显的妊娠反应,对于月经迟迟未来,小莎也并未在意。今年4月,按照怀孕周期计算恰为预产期,小莎曾出现过剧烈的腹部阵痛,后来虽有血液和组织排出,但她以为是正常生理情况,医院检查。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适。8月底至今,小莎下体排脓近一月,并伴发恶臭,她和家人都以为是妇科病,医院,就自己买了些药吃。直至9月24日,腹痛难忍的小莎被家人送至附近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无法判明病因,随后,小莎又辗转医院医院,医院分别从小莎的下体取出两根约4厘米长的胎儿腿骨,经检查疑似为孕后胎死腹中,进行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建议转院至医院。胎儿“化”在腹腔内须手术清除感染源“医院的医生转发我的B超电子检查结果,我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因为没有见过如此奇怪的超声影像。”黄莺回忆道。医院的医生描述了疑似病症后,黄莺立即又细细地查看了一遍,这次确实发现了胎儿的脊椎,已被压扁的头骨上有隐约可辨的五官,还有一条通过子宫破损部位探进腹腔内的手臂。“胎儿位于腹部右上角,临近胸腔,所以如果检查面积不够大,或者经验不够丰富,是无法发现的。”黄莺说,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可以确定胎儿已经“化”在产妇体内,胎儿的组织和产妇的肠道、膀胱等腹腔脏器发生了粘连,产妇已出现发烧等脓毒血症,且左侧小腿至腹部出现了深静脉血栓。手术中考虑到子宫是否能保留、胎儿组织与腹腔各脏器的粘连程度以及脓毒血症、深静脉血栓在术中的致命风险……各科专家根据自己对病情的判断,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能最大程度增加产妇的存活率。“上手术台风险很大,但如果不尽快手术,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最终,黄莺综合各专家意见,将终极目标锁定在彻底清除感染源,“只有这样,患者未来才能有正常的生活,否则终生都有可能被反复感染折磨。”分析手术及术后利害后,小莎和家属也同意手术,“如果保不住,就切除子宫吧”。20个小时后,一切应急措施准备妥当,小莎被推进了手术室。开腹后,发现产妇幸存的三个秘密先由血管外科在小莎左腿下肢静脉放置了滤网,防止术中血栓“逸出”;又在腹主动脉内植入闭合球囊,“如果有出血征兆,将球囊打开即可有效阻止大出血”;同时,泌尿外科还进行了输尿管的支架植入。随后,黄莺联手胃肠外科专家打开了患者的腹腔,“患者的肚子里就像一个‘大杂烩’,胎儿与妈妈的子宫、肠道、膀胱等脏器,完全‘融’在了一起。”与此同时,黄莺等人也发现了产妇幸存至今的3个秘密!首先,虽然子宫有破损,但万幸的是破损部位被胎膜撑住,且胎膜一直包裹着胎儿没有破裂。不过几个月下来,胎膜已经从正常的透明薄膜变得浑浊,且增厚至0.5厘米。否则,一旦胎膜破裂,胎儿及羊水涌入腹腔,会引发致死率极高的急性腹膜炎。其次,胎儿先天臀位(正常体位的胎儿应该头部在下,臀位即屁股在下,为常见的难产体位),双脚向下支撑在宫颈口,构建了一个从胎膜内向外排出脓液、组织及骨骼的通道,这也是为什么这5个月来,胎儿不断融化,产妇竟然没有大碍的原因。再次,胎儿从子宫破损部位伸入腹腔内的手臂,恰巧被周边肠道包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闭合”结构,没有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和病变。“这3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出现在了产妇身上,是她幸存至今的主要原因。”黄莺坦言,不论大出血或急性腹膜炎,都是产科最凶险的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病若不及时抢救,产妇的存活率都极低。精细手术6小时产妇终转危为安接下来的手术,最难的就是将胎膜及胎膜内胎儿完整地剥离下来,“很多部分已与肠道粘连的‘不分彼此’,由于部分粘合部位的感染,大段肠道已经肿得透亮,微微一用力就会戳破。”黄莺说。产科联手胃肠外科专家,从可辨识的胎膜边缘处一毫米,一毫米地剥离,时间缓缓过去,豆大的汗珠布满了医生们的额头,一段近一米长的肠道渐渐被“捋”了出来。突然,一小段肠道外壁由于感染严重,在剥离时突然裂,随着胎膜剥离,肠道外壁与其接触部位一同翘起。大家一下紧张起来,一旦外壁破损持续加大,引发肠道穿孔,形成肠瘘,就会进一步恶化腹腔感染,绝对不是患者现在所能承受的。一边让旁边的医生帮忙保持现在胎膜的剥离角度,胃肠外科专家一边将破裂源头的另一面肠道外壁剥离出来,与已经翘起的外壁对接加固,重新归位。在场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耗时一个半小时,终于将胎膜及其内的胎儿完整地剥离出来,在医生的妙手下,与其粘连的一米多的肠道完好无损。此时,整个子宫终于展露在众人面前,“子宫前壁已经消耗完了。”黄莺举例说,如果把子宫比作一个房子,这个房子的门,甚至说是一面墙已经没了,“没了前壁,又是感染源的子宫,已经没有保留价值。”可是难题又来了,怀孕的过程中,子宫一直“坐”在膀胱之上,毗邻输尿管,随着感染加剧,泌尿系统同样不能幸免,肿得透亮。黄莺联手妇科主任王琳,在水肿的泌尿系统上,开展又一次精细剥离。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子宫成功剥离并完全切除。该剥离的剥离,该摘除的摘除,剩下的是保证愈后的关键一步——防止腹腔感染和肠道粘连。持续一个小时的冲洗、消炎后,涂抹防粘连液体,将肠道复位……在产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血管外科5个科室资深专家的通力合作下,持续了6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顺利结束。术后第二天,小莎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第三天,能够进食的她向姐姐撒娇:“姐姐,白粥没有味道,等我好点了,你给我做汤饭哦。”文/本报记者夏莉涓特约记者王黎虹图/科室提供编排/邢靓白癜风夏天怎么办白癜风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