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全国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以来,作为全国第一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青海省用小财政办起大民生,全力推进医改,多项医改举措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青海省医改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急滩”,全省各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不断挺进医改深水区,探索出全国医改的“青海样本”,为深化医改贡献了青海智慧。
筑牢五道医疗保障线
为百姓看病托底
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的李斌(化名),去年医院住院治疗,总共花了35万余元的医疗费。基本医保报销了10万元后,又报销了19万元的大病保险基金,最后他只花了6万元。“正是有了这样的好政策,老百姓才能看得起病。”李斌深有感触地说。
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我省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六统一”和省级统筹,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保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托底的五道医疗保障线。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元,大病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80元。
全省推进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和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扩大到28种,罹患28种疾病救治率达%。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管理服务全覆盖,履约率达90%。重病兜底有序推进,根据全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显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为10%,全省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4万人。
医联体全覆盖
构建优势互补新格局
“医院跑,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不仅服务好,花钱还少,一样能看好病。”近日,在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中心卫生院挂点滴的马佐福老人对病友说。
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从年开始,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覆盖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随着基层卫生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就医的首选。
全省组建不同形式医联体95个,医院、18所市(州)级、73医院和家基层医疗机构,全省29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以上。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我省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已经实现医联体全覆盖。远程会诊信息医院,并逐步向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明确界定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病诊疗目录。优化全省医疗资源布局,界定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疾病诊疗目录,推动患者向基层流动。严格实施“四转诊、五调控、六监管”措施,构建“小病在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医院。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和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有效提升远程会诊能力。群众就医观念已经逐步改变,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逐年上升,优势互补、合理就诊的就医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取消药品加成
减轻百姓用药负担
“到药店买药更便宜。”这是多年来人们买药的共识。然而,在医改持续深化进程中,基本药物制度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下,医院医院药品加成后,老百姓买药的这一传统观念已被彻底颠覆,越医院买药。
“药价确实下降了。”家住西宁市城中区72岁的严晓栋老人是一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老病号,每月都要开一大堆药。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后,为老人减轻了一部分用药负担。
让老人受益的取消药品加成措医院改革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在医院重点推进健全完善经费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8个方面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执行的是《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版),医疗服务项目由种调整到种。将新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我省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省份。
百姓异地看病更方便
年2月28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首批预付金的拨付;7月18日率先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9月5日,实现“两个全面”即全面改造医保业务系统并建成我省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和全面开展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两个全覆盖”即全省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范围覆盖所有参加基本医保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住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转院人员。以往需要一个月时间办理各类报销手续,如今结算程序只需要两三分钟。
推进医养结合
促进健康养老
去年,七十多岁的王秀华(化名)住进了西宁市城北区社会福利医养中心。“自从老伴去世后,我轮流住在儿女家里养老,虽然子女们都很孝顺,但我不愿意麻烦他们。听说城北区有了医养中心,我便主动和儿女提出要搬过去。”王秀华老人说,刚开始,儿女们不同意让她住进医养中心,但后来通过实地查看和了解,便同意她住进来了。现在,老人在医养中心生活得很愉快,不仅生活上有人照料,有了头疼脑热,还能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截至年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2.6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05%,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04%。全省共有养老服务机构设施个,养老服务机构个,日间照料中心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各类设施个。养老机构和设施养老床位共有张,入住老年人1.05万人,床位利用率42.78%,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
各地以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二、医院为补充,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及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对内部没有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由签约合作的医疗机构定期上门巡诊,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疾病诊治、健康知识咨询等服务,对需要入院治疗的老年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根据需求在合作的养老机构设立分诊点或医务室。对于已经设立医务室、护理站、卫生室的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的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医护人员培训、会诊等服务,对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合作的医疗机构需优先安排住院治疗。对回转养老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人,医疗机构指导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做好康复期治疗护理。截至年6月,全省共家医疗机构和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签订了服务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
更多精彩文章
■今日重阳,若有爱的陪伴,一切都刚刚好……
■重阳养生要做好这5件事
来源:西海都市报
编辑:韩刚
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甘露聚糖肽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