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中华便秘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便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西南西北肛肠协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讲师团讲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委会便秘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
分会肛肠疑难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固脱疗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秘书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编委
医院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大型三级医院,由中国痔漏泰斗黄济川创建,有着三百余年辉煌历史,在现任杨向东院长的带领下,于年率先发起成立中国便秘联谊会(现更名为中华便秘医学会),建设了全球首个便秘专病病区,长期致力于便秘专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成功通过四川省卫健委甲级重点学科—便秘科建设验收,成为全国首个以便秘科申报的重点学科。
患者肥胖,曾开腹行结肠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腹腔内多处粘连,腔镜下需借助对抗牵拉,寻找粘连处间隙,小心松解肠粘连,勿造成副损伤,可疑损伤浆肌层处予缝合加固。
游离全结肠时在边缘血管弓内进行,先断血管,再进层面,完整保留大网膜,直-乙交界处断肠后,拓展直肠后侧间隙至齿线上。
会阴组与腹腔组密切配合,在齿线上2cm直肠后侧壁戳孔并借助尿管引导,精确完成升结肠与直肠后侧端侧吻合,再完成升结肠前侧与直肠后侧侧侧吻合,吻合口顶端距离断端约2cm。
NO.1
病例介绍
病人概况:
一般资料:男,68岁
主诉:排便困难6+年
现病史:患者便秘症状顽固,微有便意,但排便无力、费力,干便、稀便均不好排,口服药物治疗无效,需每日用至少8个盆子热水坐浴,并用手抠逐步排出粪便,每日持续至少3小时,无比痛苦,曾4次住院多次行出口梗阻手术—PPH、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STARR术、直肠瘢痕松解术,1次住院行“乙状结肠切除吻合术”,均无效,肛门拥堵、坠胀感甚,情绪焦躁。
钡灌肠:
患者结肠传输试验为阴性,但从形态学上分析,横结肠部分功能减退,降结肠、重建后乙状结肠功能明显减退,全直肠瘢痕狭窄变性,症状学上有直肠无力倾向,综合分析后考虑主要病变应在出口梗阻为主的混合型便秘。
术前诊断:
慢性顽固性便秘(重度A期混合型)
直肠溃疡
NO.2
缝合要点1.直肠残端包埋
为杜绝吻合口瘘,预防以后行肠镜检查或灌肠治疗中,因不了解术后改变,或暴力操作导致残端穿孔破裂。使用VLOCL,3-0,1/2弧圆针,15cm线长,天吸收倒刺线全层连续缝合。缝合过程中无需打结,无需助手提线,缝合后倒刺能够自动锁紧组织,操作便捷且缝合速度更快。
2.关闭盆底疝、悬吊直肠
使用VLOCN,3-0,1/2弧圆针,15cm线长,不可吸收倒刺线。此处张力较大,使用不可吸收倒刺线可提供永久的张力支持,关闭盆底疝,重建盆底结构,避免吻合口发生摆动,小肠粘连于吻合口或疝入盆底间隙内。
3.加固小肠破损处的浆肌层
术毕,仔细检查松解小肠粘连处,发现局部有浆肌层破损,为避免可能存在的肠瘘风险。使用VLOCL,4-0,1/2弧圆针,15cm线长,天吸收倒刺线荷包缝合加固。确保手术安全。
NO.3
术后病理
对切除之全结肠分段行标本大体摄影及免疫组化检查(CD56、S、CD45、CD),升结肠(神经丛32个,节细胞22个),横结肠(神经丛26个,节细胞11个),降结肠(神经丛21个,节细胞10个),重建之乙状结肠(神经丛18个,节细胞7个),降结肠处Cajal细胞减少,全结肠段神经丛炎性细胞浸润。
分析:结肠从近端向远端神经功能逐步减退,降结肠Cajal细胞减少。
上述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医疗临床和/或学术观点
不(得)用于对任何医疗服务或医疗产品的推广或推荐
点击“原文阅读”,e起观看精彩视频
*欢迎各位老师在留言区与专家交流互动
点亮“在看”,点亮“e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