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比如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服用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或者长期服用某些结核药需要补充维生素B6,大家都觉得维生素多补补好,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来列举几个。
B族维生素:
滥用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无力、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上腹痛、呕吐、瘙痒等,甚至过敏性休克。过量服用维生素B1,可致头痛、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甚至大量出血。妊娠期大量应用维生素B6可致新生儿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每日应用维生素B62~6克,持续几个月,可引起严重神经感觉异常、进行性步态不稳至足麻木、手不灵活,停药后可缓解,但仍软弱无力。
维生素C:
大剂量服用可致泌尿系结石、血液代谢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应用大量维生素C,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健康人如长期应用维生素C,其体内维生素C含量反而减少,因大量维生素C改变了体内维生素C的调节机制,使之加速分解和排泄所致。口服大量维C还可破坏血清中及体内贮存的维生素B12。
维生素D:
过量的主要危害是血钙过多,早期征兆主要包括痢疾或者便秘,头痛,没有食欲,头昏眼花,走路困难,肌肉骨头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晚期症状包括发痒,肾形矿脉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等,比佝偻病的危害更大。
维生素E:
滥用可引起下列疾病,如血栓形成、肺栓塞、高血压、男性乳房发育及乳腺肿瘤;并可引起阴道出血、头痛、眩晕、恶心、腹泻及肠绞痛、肌无力及肌病、视力改变、低血糖、心绞痛加重、生殖功能紊乱;还可引起免疫功能和内分泌代谢改变,血清甘油三脂及胆固醇浓度增高等。大剂量应用维生素E,可致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症状。
维生素K:
长期应用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维生素K与血浆蛋白结合力较强,使新生儿(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血中的胆红质游离,造成致死性脑核性黄疸。此外,经常肌注维生素K1可引起臀部硬皮病样皮下组织炎。
什么样的情况适于补充维生素呢?
1、因患有原发疾病引起维生素缺乏的人群,如:
●长期患疟疾的人容易导致叶酸缺乏,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9)。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缺乏容易缺乏维生素C,需补充维生素C。
●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因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应补充维生素K。
●因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等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
●长期患消耗性疾病或食欲缺乏、吞咽困难、牙病,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均应适当补充维生素。
2、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维生素缺乏的人群,如:
●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肠道细菌受抑制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应补充维生素K。
●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因异烟肼的不良反应,容易导致维生素B6缺乏,应补充维生素B6。服用液状石蜡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并促进排泄,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3、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的人群:
●长期吃素的人由于不吃动物类食品,容易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12。
●妊娠妇女由于母体与胎儿组织快速生长,叶酸转换增加并且缺乏维生素B6,应该每日补充。
其实,我们每日的健康饮食中,也是可以补充我们所需的维生素的,合理的饮食,不偏食挑食,配合健康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尤为重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