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充满了变数,尤其在我科的肿瘤患者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各种合并症。笔者经历了从刚上班的懵懂无知,到能处理一些问题而沾沾自喜,到近些年的如履薄冰。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时候,我们会患得患失,因为合并症会影响患者的手术过程以及最终的结局。但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杀伐果断,要不得半点犹豫。因一步不当即可导致生命危险。
现将十月的几个病例报告如下,可谓步步惊心。
病例一、(此系列中最轻病例)
男性。以乙状结肠癌术后腹腔转移伴肠梗阻入院,患者两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近期出现腹胀症状,医院愿意接收。入院时患者高度腹胀,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及体征,遂急诊剖腹探查,探查见腹腔广泛肿瘤转移,距空肠起始部3m处梗阻,遂以吸引器吸净肠内容物,行回肠双腔造瘘。术后2天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可进少许流质饮食。待下一步治疗。
病例二、
男性,以肠梗阻急诊入院,我院急诊ct考虑回盲部占位合并肠梗阻。查体:患者间断呕吐粪汁样液体,呼吸急促,腹部高度膨隆,可见肠型。诊断:1.回盲部占位2.急性完全性肠梗阻3.感染性休克。
患者病情危重,急诊手术探查,麻醉诱导前患者血压降至50/30mmHg.随时有心脏骤停可能。此时由麻醉、外科、ICU通力合作,争分夺秒,和死神抢时间。
麻醉:何双双、任柏林副主任医师、李长生副主任医师:予以快速补液,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外科:插管同时快速消毒铺巾、开腹,提出回肠末端肠管,以吸引器快速洗净肠内容物,行回肠造瘘,加速关腹。
ICU:在主管医师贺娜娜和周东民主任的治疗下患者渐稳定,术后第三天转回病房,以待二期切除肿瘤。
病例三:患者贲门癌,合并心脏多种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术前放置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上午手术,下午5:00pm发现腹腔引流液鲜红,考虑腹腔出血可能性大,经和家属沟通后决定手术探查。
麻醉诱导前患者血压降至70/50mmHg.因高龄、合并心脏基础疾病,随时有心脏骤停可能。
麻醉:何双双李长生副主任医师:予以快速补液,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外科:插管同时快速消毒铺巾、开腹,见手术创面广泛渗血,未见活动性出血,初次术中压迫或烧灼后未表现出来,术后渗出量较大遂以间断及连续缝合创面止血。术后送ICU监护,术后第二天病情稳定,转回病房。
病例四:男性,以呕血13天入院:患者13天前出现呕血,当地查血红蛋白低至4g/l。经输血后转入我院。患者3月前因外伤导致硬膜下血肿。我院MR考虑存在亚急性脑梗塞。经麻醉科卢西华主任会诊后考虑风险极高,但因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建议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手术治疗。
本拟周五手术,但患者周四出血TIA发作,导致晕厥。经神经内科会诊及治疗,再次请卢锡华主任会诊后于下一个周三手术。
麻醉:戎晓静副主任医师,术中患者血压极其平稳,可谓“纹丝不动”。行胃癌根治术。术后一周恢复顺利出院。
病例五:
男性:以乙状结肠癌合并膀胱穿孔转入我院。入院诊断:1.乙状结肠癌膀胱穿孔2.肝硬化,肝功能ChildB级3.充血性心力衰竭。
术前麻醉科卢锡华主任会诊及科内会诊考虑:患者诊断明确,手术指证明确,合并症虽多,但保守治疗患者因感染或出血的概率极高。
麻醉:任柏林副主任医师,术中患者血压极其平稳,心功能指标维持正常。行乙状结肠切除及部分膀胱切除,膀胱造瘘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进流医院治疗。
总结:
1.临危不乱,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2.把握指证,狭路相逢勇者胜。
3.和麻醉充分沟通:没有极其牛逼的麻醉,哪里有强大的外科?
4.和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其手术风险及合并症的风险。
专业组介绍
霍明科住院医师硕士年毕业于郑州大学。
任莹坤副主任医师硕士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医院普外五病区
在韩广森主任的“常规手术做精细,疑难手术做突破,二次手术做补救”的理念指导下,我科普五病区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的快速康复外科,疑难病例,危重症病例的外科治疗。
普外五病区医务人员:
韩广森主任医师任莹坤副主任医师李剑副主任医师顾焱晖主治医师程勇主治医师霍明科住院医师张世甲住院医师
任莹坤亲们,打个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