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对于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是
A、防止术后出血
B、减轻术后疼痛
C、防止肠瘘
D、防止切口感染
E、预防肠粘连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E
术后早期活动,可能引起术后出血、加重疼痛,故A、B错误;选项C和D主要与患者体质、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管理等有关,与患者术后活动与否无直接联系,故可排除;术后肠粘连是阑尾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及术后卧床等有关,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故E正确。
2、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准确的肠道准备方法是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术前口服维生素K
C、术前晚肥皂水灌肠
D、术前应禁食3天
E、无论是否合并肠梗阻均需清洁灌肠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B
结肠癌患者手术前肠道准备包括:①口服肠道抗菌药物而非全身应用抗生素,故A不正确;②控制饮食:术前2~3天流质饮食,术前1天禁食而非3天,故D不正确;③清洁肠道:对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前一般行口服泻药清洁肠道,不宜行清洁灌肠,因灌肠可使肠腔内压力升高,促使肿瘤细胞沿淋巴道或血道转移的机会增加,因此C、E不正确;④由于肠道抗菌药物造成肠道维生素K吸收不良,因此服用抗生素时应同时口服维生素K。
3、冲洗肠瘘瘘口每天需要的等渗盐水量约为
A、~ml
B、~ml
C、~ml
D、~ml
E、~ml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C
冲洗肠瘘瘘口每天需要的等渗盐水冲洗液量为~ml,若肠液稠厚,刺激性强时,应加快冲洗速度,分别记录冲洗瓶和引流瓶内液量。
4、肠瘘瘘口的负压引流管的负压应维持在
A、1.5~2kPa
B、2~3.2kPa
C、3~4kPa
D、4~6.6kPa
E、7~8.5kPa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D
肠瘘病人在瘘口内放置持续负压吸引管和滴液管,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应正确安置引流管和滴液管的位置,调节负压4~6.6kPa。
5、肠梗阻保守治疗时最重要的是观察
A、腹胀
B、腹痛
C、恶心、呕吐
D、肠绞窄迹象
E、排便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D
肠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做好病情观察,警惕肠绞窄迹象,绞窄性肠梗阻时肠壁发生血运障碍会导致肠管坏死,引起肠穿孔,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早期可出现休克,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
6、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护士应重点观察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切口感染
C、粪瘘
D、膀胱炎
E、粘连性肠梗阻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A
出血常发生在急性阑尾炎术后24~48小时内。多由于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血液可漏入腹腔内,表现为腹痛、腹胀、出血性休克;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而荷包缝合又较紧时,出血可进入盲肠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因此在术后早期,护士重点观察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
二、A2
1、患者男性,31岁。有胃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史,3天前出现腹痛、腹胀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现最重要的是应了解
A、梗阻的原因
B、梗阻的部位
C、梗阻的程度
D、梗阻的发生速度
E、梗阻是否绞窄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E
对于肠梗阻患者,了解选项A、B、C、D没有E项重要,因为肠梗阻一旦绞窄,肠壁血运发生障碍,如不及时解除,将迅速导致肠壁坏死、穿孔,进而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率相当高。故选E。
-End-据说转发朋友圈打卡,考试会更幸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