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流名医大使
---徐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名流名医大使特别专访
医生对于病人的意义,就像老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可能老师的一句赞美会成就一个学生的命运。同样的,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句安慰或者是鼓励,可能改变一个病人的命运,让他有勇气去面对和抵抗疾病。今医院本部崭新的内镜中心就见到了这样一位医生,穿着蓝色手术服、戴着眼镜、斯文有礼,穿梭于最先进内镜设备的手术室之间,专心的为患者诊治的内镜科神手徐美东教授。
徐美东教授语录
能切实为病人解决好问题,又能理解病人患病时的痛苦,注意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进展,就能与大部分病人良好相处。
顺应时代,内镜技术,“无孔不入”
“我的另一个人生节点大概就是从一个外科医生成为一个内镜医生,开刀手术切除病变治愈病人会有很大成就感,但传统开刀往往“开膛破肚”,切除病变的同时伴有很大的创伤。”谁也不曾想到,如今在消化内镜领域极富盛名的徐教授之前是一个从业近20年的外科医生。
医学在发展,手术逐渐要求微创,手术方式在向腔镜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徐教授能够感受到病人对于微创的强烈需求,同时医学永无止境,受到导师姚礼庆教授的影响,徐主任在做普外科医生的过程中发现消化内镜技术(当时仅仅主要用于检查)有很多独到的优势,可以做不少硬镜技术做不到的事情,可以更加微创地解决病人的疾患。
微创是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徐主任决定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年起就全身心地投入消化内镜这个超级微创的事业了。
在临床工作中,徐教授重视技术创新与改良,并用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开展了不少国际及国内上内镜技术的第一例,极大提高了内镜手术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减轻了病患的创伤与负担。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第一例急性完全性大肠梗阻的导管和支架治疗,使病人避免因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腹部造瘘、二次手术;第一例超声胃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采用个体化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良性狭窄,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铜奖。
他创新性地采用个体化全覆膜支架作为人工食管治疗食管坏死与确如,使不能进食的病人恢复正常进食功能。其中使用肠梗阻导管和内镜支架治疗完全性大肠梗阻这项创新技术于年获得“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成就奖"。
徐教授年在国际上首创发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因此获得年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银奖,该技术2次被ASGE(美国胃肠内镜学会)作为标准术式写入相关疾病的治疗指南,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华人医学科学家;该术式技术门槛低,简单易学,安全有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
年国际上首创STESD(经内镜隧道食管憩室嵴切开术),和之前的STER(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技术一起进一步完善了近10年间内镜技术发展的代表-隧道内镜技术。开展的下咽部内镜下ESD治疗技术在年的DDW(美国消化疾病周)上获得“内镜世界杯”手术视频大赛第二名,也是第一位获得该项奖项的中国医生。
徐教授是我国内镜技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国际上内镜切除新技术的先驱者之一,所做工作大大拓宽了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领域。
医患同心,共同面对疾病
在镜头后面,徐教授文静优雅:“回望最初做医生的路,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当医生,就踏踏实实学好每门课程,认认真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要经常换位思考,假如病人是我,去理解病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用同理心去沟通。能切实为病人解决好问题,又能理解病人患病时的痛苦,注意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进展,就能与大部分病人良好相处。”
医生这个职业,是他们付出了一生心血的一项职业,他们的青春交付与之,梦想交付与之,很多患者的信任交付与之。这样的一位医生,只要给他一份信任,一个发挥施展本领的平台,他必定给您一个保障、改善的机会!感恩有您!
“名流名医大使”专栏设立初衷:
聚集医疗界佼佼者,秉承尊重生命、养护健康、收获希望为本愿,向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成员传递杰出医者之风采,带来专业健康指南,本专栏将联手《名流PERSONAGE》杂志进行名流名医特别专访,为更多成员带来名医在旁的专业体验!
徐美东
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
成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技术)发明人
往期回顾
薛广波:以心为灯,砥砺前行,护航我国消毒行业
誉满杏林医者圣心——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开启健康医疗新篇章
长三角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践行公约”,引领行业标准
点击“阅读原文”,仕绅名流的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