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以重症创伤和感染、重大手术围术期器官支持为支撑,以重症产科、早期康复等为突破,打造区域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这是最近福医大附二院新一轮学科建设座谈会上曾奕明院长对重症医学科提出的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
福医大附二院重症医学科在鲤城院区有床位18张,东海新院区即将开展床位8张,科室设备先进,病区环境一流。科室主任刘玉琪主任医师从医二十余年,危重症救治经验丰富,她锐意进取,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重症医学优秀团队。
团队目前有专职医生团队17人(硕士学历占80%以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金字塔”结构,几名骨干医生已形成亚专科发展方向;护理人员55人,护理本科和主管护师占三分之一以上。
技术科室近5年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了磁力导航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严重腹腔感染病人综合治疗技术、免疫吸附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技术(DPMAS技术)、呼吸湿化氧疗技术,其中磁力导航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已经开展余例,置管成功率在90%以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大泉州地区率先开展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监测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开展积极推动了临床各相关科室的共同进步,充分发挥了重症医学抢救平台的作用。
亚专科重症创伤和重症产科是重症医学科的两个特色亚专科。
重症创伤方面积极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形成了以重症医学科为中心的创伤救治平台,炼就了一支快速高效的多学科合作创伤救治团队。科室是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全国肠瘘治疗协作组成员单位,陈志量主治医师、姜志钊主治医师医院普外科研究所学习,在科室已经常规开展腹腔感染的CT引导下穿刺、黎氏双套管主动冲洗引流、消化液回输等腹腔感染的综合救治技术;孙旭日副主任医师、何鲤穗主治医师医院、医院、医院等国内顶尖级单位进修学习,在呼吸支持和心血管重症方面经验丰富,器官保护水平的提高为严重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黄庭龙医生前往浙江医大学习呼吸治疗。
科室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路径管理、血压调控策略、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凝血监测等方面成绩斐然,吸医院的同行前来参观学习。近5年收治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后出血、产科合并症等重症产妇逾人,抢救成功率98.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作为福医院,科室每年培养大量的本科实习生和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人员、本院青年医生轮转人员和进修人员,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科室在临床科研方面也有大的突破,其中危重病氧代谢研究、重症产科研究、创伤与感染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厅市级的科研立项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被引用。
科室学习氛围浓厚,每周两次的业务学习和危重病例讨论快速提高了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科室一如既往地支医院的学科建设,刘玉琪主任医师多次到兄弟单位介绍重症医学科管理的经验,帮助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困难。
重症医学科将在医教研多方面不断提升,对内加强团队建设,鼓励科室人员攻读博士、出国研修;对外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多学科网络,共享学术平台。
文化科室凝心聚力,团结进取,“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拔河比赛、“我型我秀”时装表演、科室文艺晚会等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典型”科室,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室。
曾奕明院长表示,重症医学科近几年在学科建设及临床工作上取得长足进步,医院的骨干学科,在本地区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接下去要着力提高临床高端技术水平,建立区域性急危重症医学体系平台。
强化临床技术实力的同时,更要加强科研建设,逐步向研究型学科转型发展,并尽快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此外,医院也将加大对重症医学科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学科发展建设,倾力打造区域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科室骨干
刘玉琪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福建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协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泉州市重症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从事呼吸病学以及危重病医学工作20年,重点发展方向为多发伤多器官功能保护和妇产科危重病人的管理。
近年来承担或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刘逢生主任医师,副教授
福建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从事普外科工作30年,担任省中西医结合微创外科协会常务委员,泉州市抗癌协会常务委员。
主要擅长:普外科急危重及微创外科工作,在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支持、腹腔感染和腹腔高压的救治方面经验丰富,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
孙旭日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泉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年入选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年在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呼吸重症6个月;年在医院短期学习呼吸重症1个月。
长期从事危重病医学工作,在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方面尤其是呼吸道管理和呼吸机治疗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及参与4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医学论著5篇。
目前主要专业发展方向:呼吸监测与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外科危重症监护与综合救治。
陈志量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泉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医院普外研究所进修6个月,年再次学习1个月。
在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尤其是腹腔感染控制和治疗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泉州市科研课题1项:危重病人腹腔高压肠内营养建立的临床意义,参与课题3项。
目前主要专业发展方向:腹腔感染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腹腔穿刺冲洗引流技术,肠内营养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