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晚期肿瘤,医生、护士、患者、家属都很无奈,只能默默的接受!
医院工作12年普外科医生,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医院手术,术后恢复不理想,医院临终关怀,伤口、瘘口给患者的痛苦远远大于疾病本身的伤害!
所以,从年,伤口从了我业余爱好,而如今成了最爱!今天看到张桂美老师的案例,很有共鸣,特分享给大家:
病例特点:
1、患者、男,75岁,极度消瘦,腹部术后切口感染半个月居家治疗。
2、现病史:病人于年4月初检查腹腔肠管有转移Ca,医院完善检查,于年5月4日行转移性肠Ca,肠梗阻的剖腹手术,术中探查无法行肿瘤切除术,为了解除梗阻,行小肠造瘘术,术后3天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医生向家属交代后,由于地方习俗将病人拉回家支持治疗,奇迹是回家后患者一般状态逐渐好转。由于农村的习俗老人真的有离世那一天还希望在家中离开,医院对这样的患者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家属选择居家治疗。
3、既往史:患者十年前因膀胱Ca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定期复查。
4、查体:腹部正中有一约15cm长手术切口,回场造口(肠脱垂、皮肤粘膜分离、肠外瘘、刺激性皮炎)左右输尿管皮肤造口(导尿管插入肾盂进行尿液收集)腹腔引流管一枚、切口下引流管一枚,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切口有脓性分泌物,详细见图片。
5、辅助检查:无
家属来诊寻求帮助:由于父亲造口周围粪便刺激疼痛厉害,寝食不安,非常痛苦;
作为儿女虽然知道疾病无法治愈,也知道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但也不忍心看着父亲在生命最后阶段遭受这么大的痛苦;
医院的造口治疗师推荐,前来求助,希望能帮助我的父亲。
摆在面前的四个困难:
医院没有开设居家治疗的服务项目;
患者在50公里之外;
患者病情危重;
我的人身安全!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你会如何选择?
接手,是本质工作,但是风险很大,超越执业范围;
拒绝,于心不忍,患者和家属都处于痛苦中!
进或退,都是痛苦!
基于患者、家属的诉求,敬畏于生命、感动于尽孝,作为一个专业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我觉得在生命面前我没有理由拒绝。一路上心里忐忑,看到患者的那一瞬间,专注于伤口和造口,终于平静下来,他是忍受了咋样的痛苦?
第一眼:
造口处理:这个我擅长,有底气,予新型敷料及造口辅助用品治疗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凸面底盘解决肠外瘘收集粪便从而解决刺激性皮炎;
伤口处理:记得胡老师的一句话,腹部伤口原则之一是不破不立,看公开课里面有更严重类似伤口经验分享,我选择了拆除缝线,准备伤口床治疗。
经过10天处理,伤口干净了,患者疼痛缓解;
肉芽红润了,需要尽快二期缝合,这也是公开课细节!
医院有50多公里的路程,外科医生工作繁忙无法进居家缝合,在医生指导下,我自己用海绵练习缝合技术。
与患者、家属沟通,继续普通换药or二期缝合?
他们选择了缝合!虽然有备而来,我还是很紧张,缝合练习和实际操作,完全是两回事儿!
感觉皮肤很厚,针不够尖锐,费好大力才穿透皮肤了——手抖着,汗流着,心在嘣嘣的跳着!第一次缝合,实在不太美观,但缝合结束,我发现衣服湿透了,汗流浃背,紧张之后,有一点点儿小开心!
腹部张力较大,采用了二期缝合+负压,这两点是负压引流公开课中全层腹壁切口感染裂开处理的要点,也有底气;
同时结合自己独创的腹壁拉合方式:
转归
造口:周围皮肤不疼了,粪便得到有效的收集,教会家属自己更换造口袋及造口的日常维护。;伤口:不渗液,接近愈合。整个过程历经40余天,老人家一般状态较好,每天两次出去晒太阳,每次为老人换药结束,老人家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说:“姑娘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被老人的求生欲望深深的感动。
老人的儿女说:有两个奇迹发生在他父亲身上一.是没有想到父亲会活到现在还好好的;
二.是父亲这种状态下伤口居然能愈合,老人赶上了好时代,远在乡下也能享受先进的伤口治疗技术。
作为一名伤口专科护士来说,虽然不能像医生那样为病人做手术等解决大问题,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给予病人生的希望,也是给自己从事的职业一个最好的诠释。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虽然辛苦,但看到病人在自己的努力付出下伤口痊愈,也有了成就感、满足感,正如胡老师所说:“伤口人,只有自己懂自己”。
张桂美老师:
医院介入综合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国际造口治疗师(ET);PICC专科护士;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WCET)注册会员;
张桂美老师上一篇案例分享
疑难伤口:膝关节处大伤口,简易负压可以吗?
我个人的违规案例分享之一,在肿瘤创面用负压引流,这叫臭味相投:
护士一招使恶臭溃烂肿瘤不再臭,让亲人照护患者走完最后一程
伤口专科护士相关分享:
1.有一类疾病,护士比医生更专业!
2.伤口护士也可以做的器官移植之原位植皮术!
因为我在丁香园公开课,和张桂美老师认识,她对伤口的激情和付出,让我很受感动,尤其是驱车50公里+在家做切口缝合,这两点的结合,我没做到,感谢张桂美老师的精彩案例分享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