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结直肠癌的放射治疗健康知识之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数量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据统计,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对近30余发病率变迁的比较发现,从9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但是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在男性患者中这一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明显。

放疗期间患者注意事项有哪些?

放疗前:

1、了解放射性皮肤损伤直肠炎、膀胱炎、肠梗阻、不育等相关并发症。

2、育龄期患者有生育要求提前行生殖细胞储备。

3、由于放射性直肠损伤,放疗期间可能出现便频、里急后重症状加重。

4、定位前提前1h排空膀胱,喝水-ml充盈膀胱,在复位及每次放疗时均采用同样标准使膀胱充盈。

5、体位及固定方式:仰卧位或有孔腹板的俯卧位,盆膜固定。

6、直肠癌放疗与手术的时间安排。

(1)术前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

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需合理,对于术前放疗而言,放疗结束后盆腔处理充血、水肿状态,过早手术可能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但若时间拖得过久,放射区域内的纤维化可能增加手术的难度。目前,国外大部分研究中术前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在4-8周。目前我院放疗结束后6-8周行手术。

(2)术后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

有术后放疗指征的患者(病理诊断为II/III期者)建议在手术恢复后及早开始放疗,一般说来大便成形、规律后可开始治疗(术后4-8周左右);也可以接受化疗+放疗+化疗的形式,但是对于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永久性造瘘)的患者而言,早放疗(术后恢复后立即开始放疗)明显优于晚放疗(术后先接受全部化疗后再行放疗者)。

放疗中:

1、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2、身着便于穿脱的衣物,保持皮肤画线,照射区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洗澡时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或沐浴液以避免加重皮肤损伤;放疗后温水坐浴。

3、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适量维生素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放疗后:

放射范围内的皮肤:①急性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色素加深,滤泡样红斑、脱皮、水肿等表现。处理:瘙痒可用3%薄荷淀粉外敷。局部可外涂清油、有破损者可使用生长因子促进其愈合,或遵医嘱进行处理。②晚期反应:局部皮肤萎缩、皮下组织僵硬、纤维化等。

消化系统:放射性肠炎、直肠炎。①急性反应:腹痛、腹泻、粘液分泌增多,血性分泌物等,若病变位置低,照射野距离肛门近,还可出现肛门坠胀不适。可在医师指导下止痛、止泻治疗,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恢复,严重者暂停放化疗。②晚期反应: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失禁、便血、大便变细、肠道梗阻、穿孔等。慢性腹泻或便失禁者可考虑止泻药、硬化大便、调节饮食及成人尿布等,严重出血、肠梗阻或穿孔者外科就诊。

骨髓系统:出现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下等,放疗期间仍需保证营养供给,维持体重稳定,若骨髓抑制,遵医嘱升白细胞等治疗。白细胞低者,注意预防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排尿不适,疼痛、尿急、尿痛甚至血尿(非常少见)等,治疗期间建议多饮水,症状持续者泌尿外科咨询。绝经前女性盆腔放疗后可出现激素紊乱甚至提早绝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放疗也可以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有生育要求者建议疗前详细咨询放疗科医生评估风险、计划生育门诊咨询。建议疗后行性功能障碍、性交痛、阴道干燥、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的筛查,症状持续者转至泌尿科或妇科治疗。

温馨提示

放疗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