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罹患直肠癌,开腹两次,背后竟是

最近

15岁的男孩小苏(化名)再次回到

医院腹膜肿瘤外科病房住院

完成自己术后第2次化疗

正值青春年华的他

本该在校园内度过美好时光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

却让他接受了两次开腹手术

早在今年2月份,小苏就间断出现左下腹疼痛,偶尔腹泻,再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他也没有当回事。直到4月初,腹痛越来越厉害,父医院检查,通过腹部CT检查和肠镜检查确诊,结肠癌!县医院的医生不曾见过这么年轻的结肠癌患者,更何况小苏的CT已经看到腹水出现,这是结肠癌转移的信号!

小苏的父母听从医生的建议,立马带医院就诊,5月初进行了腹腔镜手术。

手术中看到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与腹壁粘连固定,腹腔内可见广泛的转移结节,无法进行根治手术,就在肿瘤的近端,进行了姑息性的横结肠造瘘手术。

手术后进行了2周期静脉化疗,但小苏的肿瘤并没有得到控制,肿瘤标志物还在快速上升。

通过互联网,小苏的父母找到了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得知李雁教授团队是全国知名的腹膜癌诊疗团队,创建了规范的腹膜癌诊治技术体系。

立马来到北京求医,李雁教授看过小苏的病历后,明确他是结肠癌腹膜转移癌,立即为他安排了优先入院,在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后,为小苏进行了规范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切除了乙状结肠的原发病灶,以及腹腔内所有的转移灶,手术后复查,小苏的肿瘤标志物终于恢复了正常,希望经过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小苏终有一天可以重回校园。

隐匿的杀手

大多数癌症,早期都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很难早期发现,被称为“隐匿的杀手”,等到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往往提示肿瘤已经进展。结肠癌也不例外,在早期信号并不是很明显,容易跟其他的消化系统疾病混淆。结肠癌常见的早期信号有以下几种: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者黏液。

2、腹痛:常为定位不明确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感或腹胀感。若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肿块大多坚硬,成结节状。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肿块可有一定的活动度。

4、持续性便意: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不尽感,或持续、反复出现便意却没有真正的排便。

5、体重无诱因下降:在未刻意减肥的情况下出现体重大幅度下降。

青少年最好远离垃圾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发病人群的年龄也在不断减小。

一般来说,结肠癌的高发人群多在40岁以后,最近几年虽然有年轻化倾向,腹膜肿瘤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最小年龄仅9岁。

现在,我国的少年儿童大多喜欢吃超市里的膨化食品和一些西式快餐,这些也可能是引发结肠癌的危险因素,而本文中的小苏,爱好方便面、火腿肠和打游戏,经常性食用垃圾食品,并且缺乏体育锻炼,恐怕是小苏生病的主要因素。

我们呼吁,青少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远离垃圾食品,健康成长。

来源:医院

END往期推荐

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放疗真的会杀死健康细胞吗?被吓唬这么多年,真相到底是啥?

煎中药的正确姿势,你掌握了么?

您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