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必行的理由
01问题一:为什么对营养不良的住院患者行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1.营养不良的临床现象:进一步消瘦,伤口不愈;内脏蛋白减少,器官功能下降;免疫下降,感染增多;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增加;
2.营养不良带来的后果:医疗保健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死亡率提高;再次住院率提高。
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对存在营养支持治疗指征的病人进行临床营养支持,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防止不良临床后果的发生。
营养支持指征
02
问题二:何种病人需要营养科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1.有轻度低蛋白血症且病情较严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30g/L≤白蛋白<35g/L);
2.有中度或重度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白蛋白<30g/L);
3.一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消瘦的患者;
4.连续七天不能进食的患者;
5.各项指标提示存在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
6.病情危重的患者。
营养评估
03
问题三:如何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1.运用评估工具NRS对住院病人进行评估,评估表如下:
2.NRS评分(即上表评出的总分)≥3分的患者存在高营养风险。
3.结合病人的各项情况,再行判断是否需要营养支持,需要何种营养支持。
4.传统的评估方法(白蛋白、前白蛋白、人体测量)不适用于危重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之前,应评估体重丢失、入院前营养摄入状况、疾病严重度、合并症以及胃肠道的功能。
营养支持途径
04
问题四:营养支持有几种途径?
1.共分为两种大途径,一种是肠内途径,一种为肠外途径;
2.肠内途径又分为,经口/鼻胃途径、经鼻十二指肠、经鼻空肠、胃造瘘、空肠造瘘、经皮内窥下胃造口置管/经皮内窥镜下空肠造口(PEG/PEJ);
3.肠外途径,经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或外周---中心静脉输注。
肠内营养VS肠外营养
05
问题五:什么是肠内营养?以及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1.肠内营养即,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如下:
胃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使用肠内营养。
①吞咽和咀嚼困难;②意识障碍或昏迷;③消化道瘘;④短肠综合征;⑤肠道炎性疾病;⑥急性胰腺炎;⑦高代谢状态: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⑧慢性消耗性疾病;⑨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⑩特殊疾病
06
问题六:肠内营养有何优点?
答:EN的优越性除了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给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EN成为了很多临床医师的首选方式。
07
问题七:什么是肠外营养?以及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1.肠外营养即,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和发育。
2.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如下:
①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天的患者。②营养不良者的术前应用。③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炎性疾病、短肠综合征。应用PN有利于病情缓解。④严重感染、脓毒症、大面积烧伤,以及肝肾衰竭者。⑤复杂手术后,应用PN有利于患者康复,特别是腹部大手术之后。⑥恶性肿瘤患者在营养支持后会使肿瘤细胞增殖、发展,因此需在营养支持的同时加用化疗药物。化疗期或放疗期应用PN可补充摄食之不足。
08
问题九:肠内肠外营养有何区别?
肠内肠外营养优势对比图如下:
临床上,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一般运用肠内与肠外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桂医院营养科
胃肠外科临床营养基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