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过去好像只能等死,大家普遍关心的是:现在的医疗水平能治好呢?
经典案例:直肠癌能不能治好?
患者:白某某
性别:女性 年龄:83岁 主诉:便血1年,发热6月,皮肤红斑。 患者自诉于年3月出现全身皮肤红斑伴瘙痒,夜晚加重,医院皮肤科就诊,该院医师根据皮肤症状和化验结果,诊断为“红斑狼疮”,给予中药治疗。 服药期间出现大便稀,2月后出现大便带血,严重时曾有过“喷血”。自行停药后,大便仍不成形,便血减少,但时有下坠感,或者憋不住出现拉裤子现象。一直未作特殊治疗。年2月,出现发热症状,因疫情影响未能就医,发热7天后自服退热片,莲花清瘟颗粒。间断发热,持续到3月9日,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佳、消瘦。 医院就诊,肠镜检查显示:直肠癌,距肛门口约7cm。因患者年龄偏大,保肛手术比较困难,也不愿手术。在该院行4程化疗,静脉药物不详,口服药为希罗达。因其女儿在瑞士听过王三虎教授的讲课,年10月15日来北京三溪堂中医诊所求诊于王教授。 经过中医辨证,王主任诊断为肠风脏毒,用药以三物黄芩汤合理中汤加减。复诊发现,患者食欲较前改善,自觉比体力较前好转,只是排便不畅。但病灶缩小,大部分纤维化,骶前、宫颈后结节明显缩小,皮肤瘙痒有所减轻,继续治疗。三诊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周围转移淋巴结消失,化疗后部分代谢缓解。2月23日,作手术切除,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未见癌细胞。 专家点评:直肠癌在古代书籍中见于“肠风”、“脏毒”两个病。本患者为老年女性,素体阴虚,又兼有热毒,红斑狼疮在中医上也认为和热毒有关,中医讲大肠主津,热毒伤津,影响大肠正常功能,津液不能正常吸收运化,热毒与湿邪相结,湿热蕴生,阴虚与湿热并见,燥湿想混,形成肿瘤,用药当以三物黄芩汤合理中汤为主。三物黄芩汤是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方子,也是王教授治疗直肠癌燥湿相混的代表方。早防早治,直肠癌常见症状
直肠癌,早期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通过医学检查很难发现,是典型的“寂静的肿瘤”。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具体有以下几种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结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腹痛:部分患者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患者表现出不完全肠梗阻的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排气、排便不畅。 ?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此时警惕结肠癌。 ?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随着肿瘤扩散浸润,肿瘤表面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尤以贫血、消瘦为著。直肠癌病因及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早早重视结直肠癌的预防,从最细小的生活细节防患于未然。那么,引发结直肠癌出现的典型病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饮食方面:人体温凉平衡是生命的基本保障,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保障。人体一旦失去温凉平衡,各种疾病就跟随而来,遇到诱因就会发生。 临床发现,许多人多食用一些大补的食品或者保健品,从来不注意食物的温凉平衡。因此,大肠癌患者主要不是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力亢进所引起的。预防大肠癌应食用一些凉性食品或者服用一些温补性食品,切忌大补特补。 ?情绪方面:不良情绪、过大的压力是诱发大肠癌的第一杀手。不良情绪包括:持续性恐惧、沮丧、愤怒、焦虑、悲伤、忧郁、嫉妒情绪等,不良情绪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带来极大的损害和失调。 ?环境方面:调查显示,我国大肠癌多发生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这说明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沿海地区气候多温润潮湿,所以体内湿热散发比较困难。被污染了的海水,即使经过过滤,还会有一些致癌物质的存在,长期的积累,也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遗传方面:这里的遗传是指遗传上一代的体质,大肠癌患者多是湿热、血瘀体质,体质改变,导致了肿瘤发生,先天性的体质通过调理是可以慢慢恢复的。临床肿瘤专家也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就是把癌细胞种植到一个健康人的身上,结果发现癌细胞根本无法生存,一到体内就死亡了。 这说明,身体这个内环境影响到癌细胞的生存。因此,改变肿瘤病人的体质是治愈肿瘤的基础。如果家中有大肠癌病人,有遗传体质的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几率就会增加。北京三溪堂中医诊所中医肿瘤科特聘专家王三虎主任提醒,80%的肠癌是由腺瘤和息肉演变而成的,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和多元化,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保持适度运动,积极预防肥胖。35岁后每年至少做一次粪便隐血检测和直肠指诊,能及时发现肠癌早期。与此同时,要减少久坐时间,积极治疗便秘和各种肠道疾病。
王三虎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医院特聘专家、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淄博市特聘中医肿瘤专家、医院中医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欧洲经方学会顾问、瑞士华人中医学会顾问、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学术职务。年获“最具影响力中医人奖。”年获陕西杰出名中医奖。先后招收、培养研究生、师带徒多人。近年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经方抗肿瘤学习班。《中医抗肿瘤系列课程》年被北京中医学会评为第五批中医药传承精品课程。已在北京、西安、渭南、深圳、淄博、台州、佳木斯等地设立经方抗肿瘤工作站(室)。年诊国内外患者2万人次。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重的治学观,提出了“燥湿相混致肿瘤论”、“寒热胶结致肿瘤论”、“人参抗肿瘤论”、“把根留住抗肿瘤论”、“肺肿瘤可从肺痿论治”、“风邪入里成瘤说”等新论点。
擅长治疗:在其丰富的抗肿瘤经验基础上,已形成了独特的新观点和系统理论,擅长治疗肺肿瘤、肝肿瘤、胃肿瘤、食道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胰腺肿瘤、乳腺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各类肿瘤疾病,并且在术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恢复、延长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