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是临床的一种新的内镜介入技术及管饲方法,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
饮食护理
喂食术后4h听诊有肠鸣音存在可先注入50ml温开水,如无异常在开始注入肠内营养液,以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及浓度。选择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
卧位管饲过程,患者采用30~60°半坐卧位,使胃内食物通过重力作用进入小肠,减少反流。管饲完保持半坐卧位30~60min,避免反流。
管饲量注食前先回抽,抽出胃内残留物,如果残留量50ml,则表明胃排空时间延缓,注食时间需推后,超过ml考虑对营养不耐受,及时咨询医生。每次注食不得超过ml,每天可喂食4~6次,全量~ml/d。喂食前后用温开水30ml~50ml冲管。
温度营养液温度应保持在37~41C°,可用水温量好度数后进行喂食。灌注用物保持清洁干净。
造瘘管道护理
(1)保持造瘘管固定松紧适宜,固定过紧,会引起疼痛易造成胃壁腹壁缺血坏死;过松,营养液及胃液因引起胃内压增大时反溢于皮肤,长期刺激皮肤易引起感染,糜烂不愈。每次换药时可旋转造瘘管,防粘连。
()注意保持腹部伤口的清洁,防止感染,常规术后一周每天用碘伏消毒造瘘口皮肤,更换纱块,一周后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可3~4天更换一次,保持清洁干燥。
(3)患者休息、活动、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特别是在沐浴后,应使用消毒棉签擦干造瘘管皮肤周围,并涂上抗生素软膏。
口腔护理患者因不能口腔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或消失,因此需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硼砂稀释液进行口腔护理。患者意识清醒时,指导并协助患者漱口口唇干裂涂液状石蜡予保护。
如出现造瘘管皮肤周围红肿疼痛或造瘘管阻塞等异常情况,医院就诊。
相关阅读链接:术后疼痛护理
麻醉返流误吸的处理
年静脉输液新标准
胃癌病人的护理
住院成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如您喜欢本文,请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