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联合声明,截至9月4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例。新加坡卫生部正在讨论当前隔离政策是否有效。由于许多寨卡病毒感染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只隔离已知者可能效果不明显。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目前虽广泛传播,而其临床表现仍然是一个亟待调查的问题。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关系的证据日渐增多。
据报道,在法国波利尼西亚和巴西暴发期间,一些成年人周围神经综合症的发病率增加,但是这些现象与寨卡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证据还没显示出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今年4月份报告了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寨卡病毒引起脑膜脑炎病例。这提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脑膜脑炎有关。
编者按寨卡病毒相关脑膜脑炎
检索:陈文森
翻译:李素艳
审核:干铁儿
患者是一位81岁的老人,在他结束4周的在新喀里多尼亚、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和新西兰的长途旅游后的第10天,被送进重症监护室(ICU)。据报道,旅游期间他非常健康。入院查体发现,体温39.1℃,昏迷,左侧偏瘫,右上肢轻瘫,腱反射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病人一开始就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发病的48小时内曾观察到一过性皮疹。大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是脑膜脑炎(如图1所示)。电脑断层血管成像显示,右胼胝体额上回动脉不规则狭窄。
入院第一天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分析结果提示脑膜炎:白细胞计数是41个/mm3(98%为多形核白细胞),蛋白质含量是76mg/dl,CSF葡萄糖与血糖比是0.75。立即给病人用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阿昔洛韦,但这些药物在第5天即停止使用。除了脑脊液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到寨卡病毒阳性外,在脑脊液和血液均未检测到其他感染源(详见补充附录,可在NEJM.org下载),来自脑脊液的寨卡病毒可在Vero细胞系中生长(见补充附录)。这些发现都支持寨卡病毒相关性脑膜脑炎的诊断。
使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药)治疗期间,进行几次脑电图检查都没有提示有癫痫。患者于插管24小时内出现自主呼吸,第二天即解除机械通气。当时,病人已经清醒,但还存在妄想,左侧上臂肌力减弱(2/5级)。在没有特定治疗的情况下他的神经系统状况继续改善,于入住ICU第17天出院,他的认知功能于第38天完全恢复正常,只有左上臂肌力稍弱(4/5级)。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脑膜脑炎有关。
图1大脑磁共振影像图
利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皮层下白质有白色高信号影:右额叶区域、右顶叶区域(图中A),右侧颞枕部地区(图中B),两侧中央颞区裂缝(图中A)。轻微高信号出现在右侧中央颞区裂缝(图中A,箭头所指),提示脑膜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有多个散在高信号提示由缺血性病灶引起(图中C)。核磁共振的FLAIR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3t磁共振成像单元(MagnetomVerio,西门子)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显示右侧胼胝体额上回动脉不规则狭窄(图中D,箭头所示)。血管造影可使用DiscoveryCT高清扫描系统(GEMedicalSystems)进行扫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独白
审稿:孙庆芬赵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