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年7月第5卷第3期
作者:梁洁,周禾,杨红,何瑶,王玉芳,郑青,朱维铭,陈旻湖,钱家鸣,吴开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难度大。正确诊断对于IBD的治疗至关重要,而IBD缺乏诊断金标准,需结合临床、内镜检查、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规范的多学科团队(MDT)、现有诊疗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
本共识是基于IBD的诊治现状,参照国内外MDT诊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位专家进行线上投票,最终制定完成。
本共识就MDT的意义、组成、运行模式、临床实践、MDT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推动我国IBD-MDT的规范化开展、改善IBD疗效、加强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及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IB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伴有多种并发症,病程长且易复发,易致诊断延误、治疗困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IBD需要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合作,为患者提供规范高效的诊疗。虽然我国不少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IBD诊疗中心,但是许多团队对IBD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如何建立规范的IBD-MDT诊疗模式缺乏认识,影响了IBD的诊疗效果。IBD-MDT可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合力解决临床难题。
为建立切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IBD-MDT诊疗模式,形成行业的标准操作流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织IBD领域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及投票,制定了本共识意见。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首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织部分IBD专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评价,确定共识意见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参考国外共识并根据国内多位IBD专家的临床经验完成初稿;然后广泛征求国内IBD权威专家学者对初稿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初步共识意见;最后组织IBD领域专家对共识逐条讨论修改,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登记分为:a完全赞成(必不可少);b部分赞成,但有一定保留;c赞成,但有较大保留;d不赞成,但有一定保留;e完全不赞成。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数为80%及以上;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数相加为80%及以上;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80%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第一部分 意义
1.IBD-MDT是通过MDT诊疗模式,为IBD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规范、综合、多学科、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动态随访计划,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IBD-MDT应以IBD患者为中心,在循证医学指导下使患者获益最大化。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IBD-MDT以指导临床诊治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以便于治疗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第二部分 IBD-MDT的组成、诊治与管理水平
一、人员组成
4.IBD-MDT团队由核心团队和扩展团队成员组成。人员应相对固定,需备有应急人员补缺。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5.核心团队应包括IBD专科医师或有IBD相关临床诊疗经验的消化内科医师、胃肠外科或结直肠外科医师,另外还应包括IBD专科护士、医学影像科(含超声科)医师、病理科医师、临床营养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扩展团队包括风湿免疫科医师、皮肤科医师、儿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感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师。有条件者还可以包括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心理学等专业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7.MDT团队成员应以中、高级职称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为主,积极主动参与MDT的各项活动,承诺按时定期参与MDT讨论,且遵守团队的各项制度。IBD-MDT相关科室及任务见表1。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表1IBD-MDT相关科室及任务
二、MDT讨论实行首席专家带领下的团队制度
8.首席专家每次由1名高级职称IBD临床医师(来自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或结直肠外科、儿科)担任,团队至少还应有1名中级职称或以上的高年资IBD专科护士和1名负责管理服务的协调员[2,3,4,5]。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9.首席专家应有丰富的IBD相关临床经验,负责引导讨论、进行病例总结、与患者共同商讨并确定下一步诊断和治疗的选择等。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0.MDT讨论需配有记录员,建议记录员由临床医师担任,主要负责以下几项工作:(1)整理病例资料并制作病例幻灯;(2)汇报病例;(3)MDT会议过程中记录专家发言和讨论结果;(4)打印最终讨论意见[5,6]。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1.MDT讨论需配有协调员[7,8],负责以下几项工作:(1)协助首席专家进行MDT前的准备、MDT过程中的协调、MDT后的跟踪。(2)收集患者病例资料,与首席专家商讨后按先后顺序或病情轻重安排讨论顺序。(3)通知MDT团队成员会诊的时间、地点、特殊安排、注意事项等。(4)协调各位专家的出勤,打印出勤签到表格,督促每位到会人员签名。(5)保管讨论记录和相关资料并存档。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三、MDT依托单位
12.MDT须依托有条件的临床科室或IBD诊治中心开展各种活动。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3.IBD诊治中心设有专病门诊。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4.IBD诊治中心有相对固定且数量合理的诊治床位或设立IBD专科病房。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5.IBD诊治中心有病例数据库,所有确诊的IBD患者信息均应记录在电子管理系统中[12,13,14]。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6.IBD诊治中心有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或诊断与治疗项目流程清单(checklist)制度[8]。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四、IBD诊治中心诊断水平
17.除常规检查外,IBD诊疗中心或依托单位还应具备相关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病理检查技术,门诊确诊IBD的患者能够在2周内完成这些检查,病情需要时能够在24h内完成。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8.实验室检查技术: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PPD)试验、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cellspotoftuberculosisassay,T-spot)或结核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TB-IGRA)、艰难梭菌感染检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标志物及DN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抗体测定、HCVRN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检测及CM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粪便常规检查和粪便致病菌培养、粪钙卫蛋白。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9.影像学检查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