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男,11岁,以下腹痛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右下腹及脐下方压痛,余无异常。申请彩超检查。
超声声像图如下:
彩超检查所见:
脐偏下方可探及一厚壁无回声,大小约11x7mm,周边系膜回声增强,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脐周及右下腹可见数个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14x6mm。阑尾未见肿大。
超声提示:
脐偏下方异常回声并周边系膜回声增强(美克尔憩室炎?)
-------请结合临床
病人保守治疗一周后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所见
:
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
美克尔憩室
美克尔憩室(Meckeldiverticulum),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回肠远端憩室,是发生于回肠的一个盲袋状先天性肠道畸形。年Meckel首先发现报道此病,后又对胚胎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做了完整描述,故称为美克尔憩室。
胚胎学
在胚胎早期,正常胚胎发育第2周卵黄囊顶部之内胚层细胞群卷入胚体,构成原始消化管,头端称前肠,尾端称后肠,中间段称中肠,中肠与卵黄囊相通,在其相连中间有一交通管道,称之卵黄管或脐肠管,第6-8周卵黄管开始自行闭塞纤维化,出生时,此管仅残留少量纤维索条组织,很快退化完全消失。
图一、脐肠瘘:连接回肠和前腹壁脐的脐肠系膜管完全性通畅。
图二、脐窦:一脐肠管的腹壁侧未闭合。
图三、脐肠管囊肿:一脐肠管两端闭合、中间保持开通并呈囊状扩张。
图一、脐肠管闭合但不吸收而呈永久性纤维索。
图二、图三、美克尔(Meckel)憩室:当脐肠管的脐端完全退化而肠端残留时即形成美克尔憩室,同时脐肠管的营养血管亦可退化不全,成为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个独立分支而供应憩室。此血管在憩室与肠系膜之间形成憩室系膜带,可致内疝发生。
解剖学
尸解及剖腹手术发现:
1、美克尔憩室位于回肠系膜对侧缘,距回盲瓣约40~cm内(平均约50cm),通常憩室长度5cm,直径2cm。
2、美克尔憩室是真性憩室,包括有回肠肠壁的各层
3、常可见有异位的组织,胃黏膜最常见,其次胰腺组织,偶可见十二指肠黏膜、空肠黏膜及结肠黏膜。
临床表现
美克尔憩室是儿童最常见的小肠先天发育异常,发病率为1%-3%,单纯的美克尔憩室儿童患者可终身无临床症状,但约4%的美克尔憩室会发生并发症: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肠套叠,小肠梗阻,憩室炎,憩室肿瘤。
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1、因异位组织分泌消化液,损伤肠黏膜,引起溃疡、出血及穿孔
2、因粪块、异物、寄生虫或粪石,引发炎症、坏死及穿孔
3、因扭转、套叠、病入、压迫、粘连,引起肠梗阻
超声表现
美克尔憩室在高频超声中可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囊样回声肿块、混合型回声肿块等结构,其内部的回声亦为多种,可为含有细密光点的无回声,含有伴或不伴声影强回声的无回声区,或杂乱回声等。
在憩室伴有合并症时超声可以明确憩室的诊断。超声表现可分为4型:
1、美克尔憩室合并炎症型
2、美克尔憩室合并穿孔周围炎症型
3、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型
4、美克尔憩室合并肠梗阻型
鉴别诊断
1、肠重复畸形:当其发生在小肠且重复的肠管较短(3cm)时,与美克尔憩室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使用高频探头沿重复的肠管纵切面观,可见其长轴与邻近正常肠管平行排列,呈长椭圆形或长管道样回声,并与邻近肠管存在共壁,且体积一般多较憩室大。肠重复畸形发生于近系膜侧,而美克尔憩室发生于系膜对侧缘。
治疗
对于术中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憩室,只要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即应切除。有并发症者必须手术治疗,且大多需急诊手术。
1.憩室切除术
适用于憩室基底窄,回肠无明显病变者。
2.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
适用于:①病变累及回肠壁,致回肠壁狭窄,肥厚,水肿或坏死者;②基底部出血或穿孔者;③基底异常宽大或直径超过肠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