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小伙近几年频繁腹胀,体重瘦到不足50公斤,近期腹痛腹胀症状加剧,肚子鼓得像皮球,医院炎症性肠病专病中心,最终揪出病因,原来是患上“绿色癌症”克罗恩病,导致小肠梗阻。
两个月前,33岁的小张(化姓)在外地工作时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发热呕吐等不适症状,体温高达39℃,肚子鼓得像个皮球,完全无法进食排便,医院诊断为小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法得到缓解。经多方打听,家人带着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专病中心就诊。
入院后,医生详细追问病史,发现他多年前就有腹胀、呕吐的症状,近两年体重严重下降,身高米,体重却不足50公斤。经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灌肠通便、禁食、静脉输注营养针后,他的小肠终于通畅,症状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为他安排了肠道CT检查,在短时间内喝足量液体来充盈肠道后,他再次出现肠道梗阻的情况,这提示他的肠道狭窄非常厉害,连液体都很难通过,结果显示除了小肠多处狭窄外,还伴有盆腔脓肿形成和肠瘘。结合其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消化内科徐丹主任医师判断他肠道狭窄的原因为克罗恩病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肠结核、淋巴瘤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小肠镜并行活检病理检查。
考虑到患者的肠道狭窄和炎症较重,如果此时进行小肠镜检查,容易出现小肠穿孔出血的风险,于是决定先给予实施全肠内营养。在经过全肠内营养治疗一个月后,小张顺利接受了胃肠镜和小肠镜检查。针对其复杂病情,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和影像诊断科等炎症性肠病专病中心的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讨论,最终诊断其为克罗恩病,目前处于重度活动期,并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胃肠外科专家为其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小肠狭窄处连一根手指都无法通过。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将病变严重、狭窄集中的小肠及部分结肠行节段切除及肠吻合,分散的狭窄处行狭窄成形术(该术式在不切除肠管的条件下,解除了肠狭窄,同时避免了可能的短肠综合症),并清除腹腔内的脓肿及瘘道。术后,小张恢复良好,已能进食稀饭、面条等食物,术后一个月,他将继续接受生物制剂的维持治疗。
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专病中心张姮主任介绍,克罗恩病被称为“绿色癌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好发于15-30岁的青壮年,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临床症状多样,可累及消化道各个部位,有的病人以肛周脓肿、肛瘘为首发症状,有的病人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肠梗阻、发热、消瘦等症状。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瘘、出血甚至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克罗恩病目前不能根治,但如果尽早确诊,绝大部分患者通过早期规范的治疗,使疾病得到一定范围内的控制。据了解,医院成立了炎症性肠病(IBD)专病中心,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及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根据患者病程进展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疾病诊断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访管理等规范化、一体化全流程服务,让更多炎症性肠病患者获益。
记者:刘雅婷通讯员:刘姗姗
编辑:王建
责编:刘雅婷夏天
编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