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做了一例难度很大的手术,为什么难呢,医院已经做过三次手术了,而且都没有成功。不管在诊断上,还治疗选择上,还是治疗过程中处处都艰难。
患者女性,65岁,主因阑尾切除术后引流口反复肿痛溃破10个月,伴间断发热1月余入院。入院前10个月,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恢复尚可,拔除引流管后出院,住院约10天。出院后引流口处反复红肿,疼痛,于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口仍不愈合。入院前5个月,再次因右下腹壁引流口处脓肿住院,给予扩创手术引流,但术后腹壁创面始终无法愈合,并于入院前一个月开始出现间断发热,医院经输液、换药等处理效差,医院外一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9.8度,血压正常。身体状况一般,体重指数20,头颈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右下腹壁隆起,并可见一个约1cm大小溃破口,有黄白色脓性物外溢,无明显粪臭味。右下腹可触及一个约20cm大小肿块,质硬,局部压痛,不活动,边界欠清,无明显波动感,挤压肿块某些部位,可以见大量黄白色脓性物经腹壁皮肤溃破口流出,以换药的长柄镊循腔探入约20cm,未触底,置橡胶管后给予冲洗,冲入ml后无液体外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未再发热。每日换药,肿块稍缩小,疼痛减轻,但溃破口不愈合,并有扩大的趋势。腹部CT检查发现盲肠及升结肠区域炎性改变,右下腹壁与肠管相通,并与皮下形成窦道。换药时见脓腔内无明显渗血,但可见较多胶冻样物,经腹壁脓腔内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发现粘液腺癌细胞。结肠镜检查达结肠肝曲后见肠腔狭窄,无法通过,未取到病理活检组织,远端情况不详。
1.诊断:1.回盲部异物?2.回盲部肠瘘?3.回盲部脓肿?4.回盲部肿瘤?
分析:1.阑尾术后切口或引流口迁延不愈,首先要考虑切口下异物,纱布、线头等。该患者符合切口下异物的表现,如发热、切口长期不愈合,切口下有包块等。但是患者第一次手术后恢复尚可,引流口虽间断有红肿,但有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未发热。如果确有纱布这样的大型异物,第二次扩创引流时应该会被发现;如果是线头反应,反复两次切开引流也会将线头这类异物清理得差不多,且不会出现回盲部巨大部包块。因此不考虑为腹腔内异物可能。2.回盲部肠瘘:这是阑尾术后切口不愈合比较常见的原因,多因阑尾炎症比较严重,阑尾残端处理不满意有关。这个患者入院时以换药镊子探入20cm未触底,而且冲洗ml盐水未见盐水外溢,说明腹壁窦道很深,可能与腹内其他空腔脏器相通。CT检查也证实右下腹壁与盲肠相通。但这个患者腹壁外漏口较大,达1cm以上,漏出物却不多,每天换一次敷料湿透3-4块纱布,主要为黄白色脓性物,也没有明显的粪臭味。漏口周围稍红肿,但皮肤无明显粪汁腐蚀表现,不符合一般肠瘘的表现。3.回盲部脓肿:患者有红肿疼痛伴发热表现,符合脓肿,但经引流后体温迅速降到正常,肿块缩小不明显,肿块内组织灰白,有胶冻样物,无明显出血。这些似乎都不符合脓肿表现。4.回盲部肿瘤:右下腹有巨大肿块,且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引流后肿块缩小不明显,脓腔内组织活检发现有粘液癌细胞。这些符合回盲部癌的表现,但患者有肿块巨大,腹腔内无明显腹水,未发现明显转移征象。结肠镜检查发现肠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但是患者并没有明显肠梗阻的表现。总之,好象没有任何一个疾病能解释患者的所有症状和体征,回盲部粘液腺癌合并肠瘘可能性大。
2.如何处理?
前述三种疾病经保守治疗无效是必须要手术处理的,但如果是回盲部肿瘤现在应该采取啥治疗方法呢?如此巨大肿块,肿块固定,且合并腹壁侵犯形成肠瘘,分期已达T4,应该先采取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再行手术,但病理为粘液腺癌,对化疗不敏感,而且患者腹壁存在脓肿,又是化疗禁忌。总之目前尚无完美选择,只能先解决主要问题:巨大肿块和肠瘘,然后再根根据术后病理选择下一步治疗。
本周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肝胆胰脾胃未发现明显异常,右半结肠系膜内及结肠旁淋巴结明显肿大,胃幽门下淋巴结肿大明显,质中等,结肠中、升结肠、回结肠血管根部淋巴结稍肿大,回盲部巨大肿瘤约20×15×10cm大小,向前侵犯右下腹壁并形成肠瘘,与腹壁各肌层分界不清,内侧将小肠、右侧尿管和右侧髂血管挤向左侧,并与部分小肠粘连,向后穿透Toldt筋膜侵犯腹膜外脂肪并与部分腰大肌粘连。
行右半结肠扩大根治、右下腹壁肠瘘切除、肠粘连松解、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历时约5个小时,手术顺利,无副损伤。现患者恢复顺利,已恢复排气排便。
术后剖视标本:回盲部巨大肿块,回盲部肠腔被胶冻样物填满,并将肠腔分成多个互不相通分隔,靠外侧者与腹壁形成瘘道相通,靠内侧者与回肠相通,并远端通于升结肠。这就解释了有肠瘘却没有大便外漏的问题。
图片1.肿瘤呈分隔状,外隔形成肠瘘与腹壁皮肤相通
图片2.回盲部肠腔内充满胶冻样肿瘤
图片3.肿瘤长径超过20cm
切口看来还可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