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
黎介寿、黎磊石兄弟院士的传奇人生舉登之路黎介寿、黎磊石兄弟俩同医院副院长。哥哥医院的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弟弟黎磊石院士是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黎介寿、黎磊石兄弟院士以锲而不合的创新精神,不断攀登世界医学高峰,一个开创了亚洲小肠移植先河,一个把骨脏病研究推向世界前沿。
黎介寿与黎磊石相同之处颇多。他们同时考入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后同时入伍,医院当医生:同是55岁入党,同为中国工程院院上:同时晋升专业技术一级,同时被聘为南京大学医学院枚授,同样都领衔军队医学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同样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师奖、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不同之处是,黎介寿是普通外科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欧洲消化道外科学会会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余篇。黎磊石是肾脏病专家、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理事、香港内科学荣誉院士、国际肾脏移植学会名誉教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出版专著1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黎磊石在肾脏病治疗领域,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发展道路,填补6项肾脏病研究领域国际空白,使我国肾脏病研究和治疗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年,黎磊石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国际肾胜病学会理事.年,他被国际肾脏病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他多次应邀到美、英、日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多次担任国际肾脏病学会执行主席。年3月,第十届国际血液净化学术会议在圣地亚哥召开,黎磊石再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在黎磊石走向国际医学舞台同时,黎介寿也向世界医学高峰发起冲刺。他把目光叮向了另一个世界医学难题一一使我国的小肠移植手术和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院成为亚洲惟一能医院。兄弟院士以病人需要为课题,紧贴临床实际攻关不止。哥哥黎介寿为了试验数据,义无反顾,在自己身上开刀试验,天道酬勤,一连攻克感染、营养、肠液管理等难关,使肠瘘治疗获重大突破。随后,他又将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使短肠综合症、重症胰腺炎、放射性肠炎等患者治愈好转率达96.4%。目前,普外科已成为国内惟一的肠痿治疗中心,形成了肠搂、移植等12个临床医学研究方向。
弟弟黎磊石不顾生死尝毒草。现代肾脏病,曾被列为10大死亡病因之一.一直从事着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的黎磊石,决定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索肾脏病治疗的新路.雷公藤属毒性中草药,易引发急性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为证实雷公藤对肾炎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黎磊石用雷公藤煎汤,大胆试服,剂量由少到多。他注重科学,更注重科学思维所派生出来的理性感觉。结果表明,雷公藤根部毒性适中,能利尿、消肿,对蛋白尿具有治疗作用。接者,他将雷公滕成功推广到临床治疗,使慢性肾炎有效治疗率达84%。这一成果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此后,他又将一批中草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新路。兄弟院士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向传统医学挑战。一个内科医生闯入移植手术领域,一个外科医生开辟营养支持新路。为攀登医学高峰,黎磊石从内科走进了外科,实现了事业新的突破。黎磊石收集世界上有关肾脏移植的资料,派人到国内当时医院学习,又向身为外科专家的哥哥黎介寿请教。黎磊石和他的同事们,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超越白我,不仅开创内科医生做肾脏移植手术的先例,还大胆进入由病理医生从事的肾活检领域。目前,该院肾脏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肾移植中心之一。肾脏病研究所已累积2万多例肾活检病理诊断标本,数质量为国际之最,被誉为“世界肾活检之王”.黎介寿从外科走进内科,开辟了新的医学天地。在治疗肠接过程中,他和同事们一道展开研究,并大胆提出把营养支持运用于外科。几易寒暑,几经波折,黎介寿在营养支持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获重大突破,改进了创伤、感染病人的治疗方法,找到了肠衰竭、胃肠肿瘤、重症胰腺炎等病更有效的治疗途径。陈舟患短肠综合症,只剩下30厘米小肠,不仅依靠营养支持恢复了健康,年9月还生下一健康女婴,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全依靠肠外营养怀孕生育的“无肠女”。“无肠少年”朱江的小肠只有28厘米,通过黎介寿的治疗,成为国内小肠最短、依靠营养支持生存时间最长的短肠患者。与此同时,黎介寿关于肠外营养研究的学术论文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医院普外科成为全国营养治疗中心,外科营养支持成了全球外科界的发展方向。年,已74岁的黎磊石不幸患了恶性肿瘤。与他相需以沫的哥哥黎介寿为弟弟制定了治疗方案,一生为病人治病的黎磊石坦然面对病魔。手术后不久,黎磊石就重回工作岗位。如今8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他们依然瞄准世界医学前沿攀登不止。如今,耄差之年的兄弟俩又分别承担起“损伤控制性治疗”和“血液净化”两个国家和军队“十一五”重点课题。满目青山夕照明。在通往世界医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兄弟院士攀登的身影更显出夕阳的壮美!
无垠之爱70年前,黎介寿、黎磊石的大姐黎民承载忠心脏病早逝的父亲“不为良相、即为名医”的家训,从医学院毕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刚走出校门不久却被伤寒夺去性命。大姐临终前那渴塑生命的眼神,成为兄弟俩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他们善待病人的起点。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黎介寿、黎磊石始终视患者为亲人,用高超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谱写大爱人生的传奇。
兄弟院士的从医信条是:“一视同仁、大爱无垠,患者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就不能让他们失望。”作为闻名全国的医学专家,慕名找黎介寿、黎磊石求医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中,有身份显赫的外要员、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家产过亿的商贾巨子、众星棒月的演艺明星。然而,在黎介寿、黎磊石眼里,无论是高官还是百姓,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来到这里都是患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始终恪守对患者-视同仁的从医信条,倾心向每名患者播撒着无垠之爱。如今,兄弟院士都已年逾八句,仍圣持早上7医院,晚上7点后下班,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周用5个半天看门诊、查病房、做手术。半个多世纪以来,兄弟院士的从医生涯就像一根漫长的藤,藤上每天都结出与普通患者血肉相联的感人故事。年,黎磊石患恶性肿瘤骨转移后,医院的住院病房中,为患重症系统性红班狼疮肾炎生命危在且夕的天津青年王松提出诊治方案。黎磊石说:“因为我自己是病人,更了解病人的痛苦。我要争取当一个好医生!”他运用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新技术,终于挽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兄弟院士的从医誓言是:“甘当风险、永不言弃。”上海一位谢姓姑娘得了一种怪病,北京、医院也诊断不出病因,辗医院。入院时,姑娘全身浮肿,脸色煞白,几乎没有血压,生命悬于一线。黎品石查遍所有资料,发现世界上还没有这种病例的报告。根据患者症状,他大胆推测一是妇科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作怪,决定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然而,讨论治疗方案时,阻力接踵而至。各种医疗设备检查显示没有异常,影像科医师不支持黎磊石的病情判断:妇产科主任说没有发现,肿瘤,婉言拒绝做手术。患者父亲也不愿意接受手术方案。自己的声誉与病人的生命,孰轻孰重?黎磊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黎磊石向当外科医生的哥哥黎介寿求助。兄弟俩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联袂为患者施行这一特殊的手术。结果证实了黎磊石的判断:患者卵巢上长着个米粒大的肾素瘤。切除肾素瘤后,患者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还结婚生了孩子。经检索,这种病例在全世界是第一例。黎介寿、黎磊石常对身边的医务人员说:“患者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要作%的努力,绝不能因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更不能轻言放弃。”
兄弟院士的从医理念是:“情系民生、促进和谐,既要治好患者的病痛,也要关心他们生活的困境。”黎磊石在研究所医疗会上说:“作为一名医生,要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既要治好患者的病痛,也要关心他们生活的困境,千方百计减轻他们的负担。”经过潜心研究开发,黎磊石成功研制出用于严重狼疮、深度中毒和肾移植感染治疗的国产免疫吸附器,由进口一只12万元降为现在的1.2万元,使无数患者受益。黎介寿院士在全国率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的治疗理念,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仅使患者手术治疗期缩短三分之一,而且使患医院下降了20-30%。经他提议,全科人员通过表决,普通外科研究所每周实行6天工作制,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半小时开始门诊。据统计,现在每年可多接诊近4万个患者,平均为每个患者节约看病时间一天以上。“是谁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