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红平姚永良高瑞岗杨浩雷方登华
云南医院普通外科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手术并发症,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再次手术引流。年1月至年5月我科采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肠外瘘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肠外瘘患者l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5岁。小肠瘘6例,十二指肠瘘2例,结肠瘘合并小肠瘘1例,盲肠瘘4例,胃瘘1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例,胆肠吻合口瘘2例,T管周围漏并肠瘘1例。18例在手术后第4—9天腹腔乳胶引流管、腹腔双套管或切口流出大量消化液。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引流方法
一旦确诊为肠外瘘,应尽早引流。本组13例将乳胶引流管更换为腹腔双套管,5例为术中放置的腹腔双套管,腹腔双套管与中心负压吸引器连接,接上输液管并套入自制多孔引流管内,残端插入多孔引流管并固定。用生理盐水持续缓慢滴入(60~8O滴/min)腹腔,双腔引流管与负压吸引器相接,压力为8~12kPa。持续腹腔冲洗,消化液被稀释后引出,减少了腹腔感染及出血的机会。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无局部不适,引流液变清(10ml/d)时,可拔除引流管。
营养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肠功能情况,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即予进食或肠内营养,可口服或鼻饲肠内营养剂—ml/d。当引流液量超过ml/d,使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量。
◆◆◆
结果
全组14例未经手术治愈,瘘口愈合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7d。平均住院时问29.2d。2例经手术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
◆◆◆
讨论
双套管负压引流的原理是在具有负压吸引力的内管之外,套有一根多孔的外管,可任空气通畅地进入[1]。外套管采用硅胶管起支撑作用,不易被负压吸引塌陷,易形成窦道。外套管前端封闭,避免肠壁或组织损伤,周围的多侧孔有利于扩大吸引范围,使双套管周围产生全方位的负压,促进窦道的形成。要求保持内外套管的间隙通畅,空气能流畅进入,如无窄气进入,则吸附在管周的组织可导致引流不畅[2]。为保持吸引管的通畅,可在双腔负压引流管中增加1根滴水管,形成三腔引流管,持续滴入等渗盐水(~ml/d)。
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而死亡[3-4]。以往对于消化道瘘的处理方法多采用再次手术引流。本组患者更换或放置腹腔双套管,用生理盐水持续进行腹腔冲洗引流后治愈。
综上所述,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安全、不增加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介寿,任建安,尹路,等.肠外瘘的治疗.中华外科杂志,,40(2):—.
[2]倪元红,彭南海.腹腔冲洗与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3(3):89—91.
[3]秦新裕.肠瘘治疗的现状和未来.I临床外科杂志,,15(10):—.
[4]周郑,任建安,王革非,等.肠外瘘并发腹腔感染的致病菌谱与耐药性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7(5):—.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司总机:-
公司传真:-
订货-8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