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体重下降13公斤疑似结肠癌
近日,家住湖北荆州30岁的王女士因肚子痛,吃不下饭,4个月时间里体重骤降26斤,开始以为是结肠癌,最后在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炎症性肠病(IBD)。专家提醒市民,如果身体比较消瘦,经常不明原因发生腹泻,可能是患上了炎症性肠病,建议到有炎症医院就诊。
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王女士。她介绍,在今年4月份时,她开始出现肚子痛,开始只是偶尔痛一下,她以为是胃病,也没在意,后来慢慢疼痛次数增加,并且吃不下饭,人也慢慢瘦了,在4个月的时间内,体重从斤瘦到78斤,连走路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每天基本靠喝蜂蜜水维持营养,因为生病她也变得不爱与人交流了,在家人的陪伴下,医院做检查,医生初步判断疑似结肠癌,30岁就患上癌症,全家人都没法接受这个事实,最医院检查。
医院消化内科,经过肠镜等检查,排除了王女士不是结肠癌,而是患上了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经过对症治疗,王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
发病率十万分之三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据了解,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罕见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疾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也可有便血和体重减轻,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肠瘘、肠穿孔、肠狭窄或肠梗阻等。如果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如果出现黏液性血便等症状,就要注意留心观察了。近年来IBD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至少有万患者。在中国,近10年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为35万,与前10年相比,近10年总病例数增长约超过24倍。这种病呈现出经济越发达,病患人数越多的特点。在我国,则是东部沿海多于西部地区。这是一种慢性病,会反复发作,但可以控制缓解。
易误诊长期腹泻、体重减轻等应警惕
医院消化内科IBD专家门诊副主任郭红教授介绍,在她接诊过的病例中,不少患者有被误诊的经历。来自重庆万州区一名50岁的患者周莉莉,医院已经来回住了四次了。最初发生粘液性血便,她没有引起重视,医院被诊断为缺血性肠病。断断续续五六年,直到每天腹泻十几次医院。这已经算是严重的了,疾病会引起贫血、甚至出现肝脏功能减退和关节炎等并发症。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多为20-35岁之间的青壮年,或者45-55岁中老年,但郭教授接诊过年纪最小的病患只有10岁,是一名女孩。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小张吃什么都不吸收,错过了发育期比同龄人看上去要小。家人一直以为她对蛋白质过敏,只要一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就会拉肚子、吸收不良,经常腹泻也被当成肠炎在治疗。
郭教授提醒,如果以下不明原因的症状,医院做肠镜进行确诊,避免病情加重。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伴随一生,但不会每天都发病,也不会传染。但如果不尽早治疗,病情会发生加重,增加治疗困难。
1、不明原因消瘦,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后由于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消瘦的症状。
2、持续腹泻六周或以上,和吃坏了肚子不一样,一般急性腹泻吃药就可以好转,并不会反复,但炎症性肠病会反复发作。
3、粘液性血便。严重的时候一天可能十多次。
4、从小只要进食有某种食物,如蛋白质就会断续腹泻,但查不出过敏源。这种情况在小孩身上发现较多,容易当成食物过敏误诊。
5、复杂性肛瘘,肠间瘘,肠皮瘘均要小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李春梅
编辑:武孟
觉得不错,请转发到朋友圈或身边需要的人!
李春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