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悟空问答
肠息肉,是指从肠道黏膜表面突起到肠腔内的隆起型赘生物。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炎性息肉(一般经过药物治疗,可消失);错构瘤性息肉等。
据目前的研究显示,腺瘤性息肉是胃肠息肉中常见的息肉类型,占比率高达50%-67%,而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导致结直肠癌变的主要原因。虽说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的癌前病变,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会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情况下,腺瘤性息肉越大、数目越多、病理类型为绒毛状结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几率就越高;据统计表明,大于2cm的腺瘤癌变率高达50%,而息肉数量超过3枚的,癌变率为66.7%;从题目中看,“单个”腺瘤性息肉,若未行切除术其癌变率为12-29%。加之,息肉演变成恶性肿瘤是有一定过程的,一般从增生性息肉到癌变再发展为癌症,整个过程约7-15年左右;但也会因个人差异不同,转变的时间也略有不同的。发现腺瘤性息肉能及时处理,即可无需过分担忧。
另外,由于腺瘤性息肉具有复发和恶变的潜能,因此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切除术后必须进行结肠镜随访。低风险人群(包括1个或2个管状腺瘤不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小于1cm)内镜下切除术后,可根据医生建议在1-3年内复查;如无异常,自此每5年复查一次。
练磊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