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张照片开始,胃癌根治术后45天,患者因合并慢性肺部疾患及营养不良术后反复咳嗽。导致切口两次缝合后均裂开,近端空肠一段长约10cm暴露于切口裂开处: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肠瘘。
果然至术后48天切口裂开处空肠壁发生肠瘘:
此处为空肠近端,距Roux-en-Y吻合约1米。
考虑为高位空肠瘘,且为唇状瘘,由于没有腹壁组织覆盖无法自行愈合,经治疗小组讨论,决定行手术治疗。将唇状瘘变为管状瘘以利于愈合。
手术过程图片:
两侧皮肤及皮下组织沿前鞘游离
清除原裂开切口附近炎性组织
腹壁游离及清创后照片
经瘘口置入T管经腹壁引出
双侧皮瓣下方及切口下方各置入引流一根
T管置入10天后切口
T管置入20天后切口
T管置入30天后切口
(皮下引流管均已拔除)
本例患者处理过程体会:
1.术前合并慢性肺部疾患及营养不良,切口缝合应加强减张缝合,必要时全层缝合。术后腹带加固减轻切口张力。
2.切口裂开并肠瘘,此时小肠表面多数已上皮化,单纯肠修补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肠造瘘同时应有足够皮瓣覆盖受损小肠。条件允许可直接行肠切除并再次吻合,可缩短切口及肠瘘愈合时间。
3.整个切口处理过程应同家属充分沟通,取得理解。避免切口“小问题”导致医患“大纠纷”。
本文资料整理:马鹏飞
审校:赵玉洲
赵玉洲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