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一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7岁。因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d于年4月22日急诊入院。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伴剑突下压痛,无腹胀,呕吐后症状缓解,自觉尿量减少,未予重视,5d来症状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食,未解大便,小便深黄、量少,体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既往有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史,否认其他急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3℃,脉搏60次/mm,呼吸18次/mm,血压/67mmHg(1mmHg=0.kPa)。患者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坦,腹壁静脉不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无异常搏动;四肢湿冷,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无液波震颤,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

腹部叩诊呈鼓音,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亢进,约5-7次/mm,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

直肠指检:直肠四壁光滑,未触及包块、狭窄及溃疡,指套未染血。

实验室检查:

WBC18.80×/L,中性粒细胞占0.88,RBC4.55×/L,Hbg/L,Crumol/L,BUN30.9mmol/L,K+5.21mmol/L,Na+.4mmol/L,血pH7.1。

腹部立位X线片检查:

腹上区气液平面,诊断为肠梗阻。腹部CT检查:胆囊壁增厚与十二指肠粘连窦道形成(胆源性结石直径约4cm),胆道积气,左髂区肠道积气、积液、扩张,考虑胆道感染,机械性肠梗阻。见图1。

2、术前治疗

患者人院诊断:(1)胆石性肠梗阻;(2)胆囊十二指肠瘘;(3)急性肾衰竭;(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5)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禁食,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扩容补充血容量及抗感染等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尿量增多,3d后复查:WBC9.80×/L,中性粒细胞占0.83,RBC4.60×/L.Hbg/L,Cr48umol/L,BUN7.5mmol/L,K+4.51mmol/L,Na+.4mmol/L。3、术前讨论杜鹏副主任医师:患者因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d急诊人院,根据病史特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较明确。已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扩容补充血容量及抗感染等治疗。

谷春伟主任医师:该患者根据腹部立位X线片及CT检查,诊断基本明确,入院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其尿量增加,Cr和BUN下降至正常范围,电解质基本恢复正常,肾衰竭缓解,血常规改善,但患者始终未排气、排便。

这提示肠梗阻未解除,据CT检查结果测得梗阻部位结石直径约4cm,自行排出可能性较小,具备手术指征,故应行手术治疗。

吴浩荣主任医师:患者目前胆石性肠梗阻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考虑目前梗阻因素保守治疗无法解除,故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案:考虑CT检查结果示结石所致梗阻在左髂区,手术取左髂区经腹直肌切口,探查腹腔,解除梗阻,如有坏死肠管,则行肠段切除术。

因患者年龄大,发病急,术前基础情况欠佳,且有心脏起搏器置入病史,是否一期行胆囊切除术和修补瘘口视术中探查结果决定。

本次手术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其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及术后愈合情况,必要时术后需转ICU加强对症治疗。

4、手术治疗患者于年4月25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小肠切开取石术。术中切开腹膜见淡黄色浑浊液体溢出,吸引器吸引约mL,探查回肠距回盲部约80cm处可及肠道内一质地坚硬结石,直径约4cm,完全阻塞肠腔,近端回肠充血肿胀明显,表面炎性附着,色稍暗,远端小肠空虚。

于结石处纵行切开肠管,完整取出结石,横行缝合肠管切口并联合浆肌层加强缝合,检查肠管能通过两指,血运良好,吸净周围渗液。

探查胆囊三角见胆囊呈萎缩性炎性改变,壁增厚,内无结石,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与十二指肠球部粘连致密,有内瘘形成。

探查后考虑患者基础情况差,一期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创伤大、时间长,且胆囊内已无结石存在,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暂不予切除胆囊,仅解决结右导致的肠梗阻。

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关腹,盆腔放置1根引流管。

术后病理检查为混合性结石。术后诊断为:(1)胆石性肠梗阻;(2)胆囊十二指肠瘘;(3)腹腔和盆腔积液。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d进食流质饮食,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9d拆线出院。随访至年12月,患者恢复良好,复查B超内瘘口未显示,胆囊炎症消退。患者目前无二次手术治疗愿望,嘱其门诊随访。

5、总结

吴浩荣主任医师:胆石症的并发症中,胆石性肠梗阻属于极少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占肠梗阻的1%-4%,好发于老年人,尤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

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影像学检查。

对于既往有胆道结石疾病发作史,后继发肠梗阻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对自述没有胆道结石病史的患者,亦应认真仔细检查。

本例患者否认既往结石病史。X线片检查是诊断胆石性肠梗阻最基本、简单的检查手段,但胆道结石多为透X线的阴性结石,胆道积气常因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而显示不清,故腹部X线片对病因诊断帮助不大。

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引起肠梗阻的环状高密度结石,同时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功能,可立体清晰显示胆结石在胃肠道内嵌顿和近段肠管扩张情况。

胆石性肠梗阻由于其特异性,CT表现为Rigler三联征。这易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各类肠梗阻及其他急腹症相鉴别。本例患者术前经CT检查明确诊断。因此,CT检查是胆石性肠梗阻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目前,对于胆石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外科手术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一期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解除肠梗阻症状,二期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另一种为一期切开取石+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

Donati等认为:胆石性肠梗阻多数患者年龄大,全身合并症多,不能耐受一期手术应仅行肠切开取石术,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二期手术。

Spaziani等认为:二期手术增加了患者痛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一期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期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提倡积极行一期手术治疗。

笔者认为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但基于患者多因急性肠梗阻急诊入院,且多为老年患者,身体基础情况差,最佳手术方案应为一期仅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解除梗阻,二期再行胆囊切除及瘘口修补术。

文章摘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年8月第13卷第8期P-

文章作者:梁庆余杜鹏谢佳明吴浩荣谷春伟钟丰云

分享点击右上角“…”

戳题目下方“丁香园消化时间”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zl/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