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肿巨大
几乎占据了她整个盆腔
经过问诊及临床检查,陈邦飞认定这位患者的情况绝不仅仅是她自己以为的“直肠阴道瘘”那么简单,必须马上住院。入院第二天,潘女士接受肠镜检查,除“直肠阴道瘘”外,医生在肠镜下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肿,已致肠腔梗阻,内镜无法通过;CT也显示,患者肿瘤浸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而且范围广泛。此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消瘦明显,检查结果显示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等。治疗面临很大的挑战,手术治疗已迫在眉睫,也是首要的选择。日前,陈邦飞主刀为潘女士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术中医生们发现体重只有83斤的她肚子里却藏着一个“球”——癌肿巨大,几乎占据了整个盆腔,腹腔内腹水,而且癌肿所在的肠管表面网膜及小肠团块状粘连,另外子宫及附件也粘附于癌灶周围并粘着于盆壁。历时4小时,手术团队终于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及肠段所属的系膜淋巴组织、周围可疑累及的组织,切除标本测量癌肿上下径10cm,橫径8cm。所幸潘女士术后恢复良好,无肠瘘、出血等并发症,无腹腔感染,现已恢复正常排便,饮食恢复正常。手术中(医院供图)长期吃泻药的人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医生,我很养生的,只吃蔬菜和水果”“医生,我很注意自己的排便问题,这个病是不是泻药引起的……”肛肠外科病房中的潘女士,将自己心中的疑惑抛向医生。陈邦飞说,实际上,癌肿长到这么大,绝非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但是一直靠吃泻药来通便这个习惯,确实要不得。30多年来,潘女士饱受习惯性便秘的困扰,一直靠吃泻药来通便。虽然她也听人说,这么吃泻药不好,但根本戒不掉,只要一停泻药,大便排不出的那种感觉,就让她整天心神不宁。泻药,医学上称之为刺激性泻药,里面含有的成分,多半是大黄、番泻叶等,虽然它们通便的效果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会导致严重的依赖症状,而且会反复刺激肠黏膜,引起大肠黑变病,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大肠癌。很多通便茶、减肥药中都含有这些成分,如果不明白成分,而长期去吃它们,结果是非常严重的。最近半年,潘女士感到自己的便秘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消瘦、甚至出现“直肠阴道瘘”。本来她1月中旬就想就医,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又足足医院。陈邦飞提醒,长期吃泻药的人,一旦出现三个症状,一定要特别警惕:便秘突然加重;突然出现消瘦;突然出现腹痛腹胀贫血。“这个时候要警惕可能是大肠癌引起的。”“一指神功”能发现
70%以上的直肠癌
陈邦飞说,在肛肠外科门诊,还有很多患者因为便血来就诊,十人九痔,痔疮的发病率很高,但是即便看到痔,医生也会给患者做进一步的直肠指检,因为有70%以上的直肠癌位于直肠中下段,直肠指诊就可触及。这种检查很方便、快捷,它并不要求患者做肠道准备,一次检查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却不愿意接受这个检查,认为这种检查很痛苦,而且不卫生,甚至可能加重便血,所以惧怕看专科医生或选择拒绝指诊检查,对肠镜检查也心怀恐惧,因此经临床医生检查诊断发现时的大肠癌大多已属中晚期。再次提醒大家!不要仅凭主观猜测而耽误了重大疾病的诊治,身体亮了“红灯”要及时看医生,以免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疫情通报
4月9日,浙江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俄罗斯输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以下为通报详情??向上滑动阅览
4月13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例。截至4月13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9例,累计出院25例。
4月13日0-24时,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俄罗斯输入)。无当日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隔离2例。截至4月13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0例(其中境外输入42例)。
4月13日0-24时,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1例。截至4月13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治愈出院率99.9%。
截至4月13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无疑似病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有8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来源:天目新闻记者梁婧娴通讯员吴玲珑
主编:尉洁婷
责编:隋雪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