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妈妈你知道吗高危儿干预系列宣传六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高龄产妇分娩的宝宝面临发育异常的风险明显增高。

◎遗传代谢病概率增高

受精卵分裂不完全,导致发生21三体、18三体等染色体发育异常的先天疾病风险上升。一个35岁孕妇承担的此类风险是25岁以前怀孕者的3倍。这类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多有特殊面容,最多见的21三体即Down综合征,又称为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系21号染色体的异常,有三体、易位及嵌合三种类型。患儿具明显的特殊面容,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颈短、皮肤宽松,四肢短,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使小指向内弯曲,指骨短,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常见通贯掌纹、草鞋足,拇趾球部约半数患儿呈弓形皮纹。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智商25~50,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都延迟。男性唐氏婴儿长大至青春期,也不会有生育能力。而女性唐氏婴儿长大后有月经,并且有可能生育。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一般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妈妈们要在怀孕12周以后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检查,尽早排除这些可能性,新生儿出生后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晚期早产儿概率增高

高龄妈妈孕期更易发生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胆汁淤积综合征等妊娠并发症,往往需提前终止妊娠,剖腹产概率随之增高,晚期早产儿明显增加。其次,高龄孕妇爱走两种极端:一是非常紧张,早早就“保胎”,全家众星捧月一般对待,弄得孕妇精神高度紧张,容易早产;另一种是女强人型,本来怀孕就晚,还一直坚持工作,成天出差,跑来跑去,最后累得早产。

晚期早产儿占到早产儿的70-75%。尽管在外观和体重上,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相似,但由于自身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风险较高,远期预后也不如足月儿,但据目前资料显示,晚期早产儿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3倍于足月儿。常见并发症如下:

1.呼吸窘迫:晚期早产儿急性呼吸障碍,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和肺炎、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较足月儿高。晚期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炎和肺动脉高压。胎儿到新生儿的呼吸转换有赖于肺液的快速清除,而肺液的清除主要通过肺泡上皮细胞上的钠泵调节,分娩发动前的选择性剖宫产可导致内源性激素(类固醇和儿茶酚胺)分泌不足,影响钠泵的表达,可造成液体在肺泡中潴留,导致肺泡通气不足,使晚期早产儿呼吸转换变得更加困难。胎龄对呼吸窘迫的发生风险有本质影响,与胎龄38~40周需要呼吸支持的足月儿相比,胎龄37周、36周和35周的新生儿需要呼吸支持的比例分别增加1倍、4倍和8倍。研究发现,剖宫产娩出的晚期早产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从胎龄36周的6.0%上升到32周的16.7%,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从胎龄36周的1.1%上升到32周的8.3%。晚期早产儿NRDS时临床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相对较迟,有时在生后12h甚至1d才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胸部X线才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征象。与胎龄37~41周新生儿相比,胎龄33~36周的早产儿在6~19岁时因哮喘而需要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较高。

2.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高于足月儿,尤以胎龄34~34+6周的晚期早产儿为甚;且自然分娩娩出的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娩出者。晚期早产儿一旦发生黄疸,需光疗或换血治疗的比例较高,为57%。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或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胆红素脑病,晚期早产儿发生严重后遗症的比例为82.7%,显著高于足月儿的70.8%。喂养不足是晚期早产儿因黄疸再次入院的主要因素。安全的预防措施如临床医生教育、父母宣教和出院后的及时随访等,是减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键。

3.神经系统:胎龄34周的晚期早产儿的大脑重量仅为足月儿的65%,要达到足月儿的大脑重量,还需要生长35%。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42.6%。晚期早产儿的脑损伤可能会改变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发育的特定程序,进而导致存活者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晚期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约为足月儿的3倍。校正年龄12~18个月时,晚期早产儿的心理发育指数与足月儿相似,而在实际年龄12~18个月时,晚期早产儿的心理发育指数则明显低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1周岁时的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均差于足月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晚期早产儿的随访管理,以帮助其尽量达到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

4.低体温:与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产生热量的棕色脂肪及皮下脂肪不足,加之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增加,使其热量丢失的风险增高。由于表皮屏障发育不成熟,早产儿会出现经皮不显性失水增加,增加了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晚期早产儿低体温一般出现在生后第1或第2周。晚期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2.5%与0.6%)。

5.低血糖:出生时糖原储存尚不充足,晚期早产儿会因为缺少能量来源而难以维持体温和血糖稳定。此外,由于晚期早产儿胰岛细胞对血糖调节反应不成熟,尽管生后血糖浓度下降,但胰岛素却继续分泌,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在足月儿中的发生率为5%~15%,在晚期早产儿发生率为27.9%。胎龄35周的晚期早产儿仅因为低血糖而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是24.3%,胎龄36周时这一比例是14.1%。

6.喂养困难:由于发育不成熟,晚期早产儿进食能力较差(易疲劳而不能维持吸吮和吞咽不协调),加之出生时能量存储不足(皮下脂肪和棕色脂肪缺乏)以及生后的高能量需求,晚期早产儿很难通过自己进食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在生后第1个小时,接受母乳喂养的晚期早产儿的比例比足月儿低10%;而在3个月的随访中,晚期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也比足月儿低。由于自身不成熟,而孕母也可能存在多胎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破裂时间过长、绒毛膜羊膜炎、缩宫素引产或剖宫产等状况,这些潜在的母婴问题使得母乳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在低体温、低血糖、体重过度下降或增加缓慢、生长不良、明显黄疸和脱水方面,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对父母的教育是合理喂养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zl/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