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女性。五月前于我处行“盆腔复发恶性孤立性纤维瘤+骶尾骨及部分骶神经+直肠(Hartmann术)切除、骨盆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三月前,患者开始接受盆腔辅助放射性治疗(剂量如图1);两周前患者出现寒颤、高热、恶心、呕吐,一周前形成骶尾部脓肿并自行破溃,医院行“脓腔清理、VSD海绵负压引流术”;四日前发现骶尾部肠瘘。因病情复杂,当地医生只能建议患者来京。“放射性肠瘘”是腹盆腔放疗一个非常“棘手”的合并症,处理相当困难。就本例患者而言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由于盆腔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肠炎、肠瘘、炎性反应、粘连等因素,要分离、找到肠瘘的部位会非常困难,且一不留神就会“制造”新的、可能足以致命的肠瘘口;其次,由于放疗对肠壁及系膜血管的损害,肠道重建将面临因慢性缺血导致吻合口愈合不良的风险;而选择简单“造瘘”将会因为选择肠道部位的不同,可能给患者术后带来诸多困扰,如皮肤腐蚀、营养不良、肠瘘愈合缓慢及后期梗阻等等一系列的“麻烦”。有鉴于此,一般情况下多会选择禁食、静脉营养、换药等处理,“以时间换空间”,等待瘘口减小/闭合、感染局限/消退后再做进一步处理。当然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且结果难料。患者三日前来京,在穿着纸尿裤、骶尾部带着密闭真空海绵负压吸引的情况下,不停有稀便样肠液渗出,患者甚至无法平卧。昨日在摘除已失效的海绵负压吸引装置后,骶尾部巨大创面内充满了成形大便,而且迅速将患者衣服污染;在将创面粪便清理后,继续不停有类似大便涌出;再次清除后,有稀便及气体溢出(图8)。仅昨日夜间管床医生就反复清理、换药了五次。国庆长假将至,即便我们的值班医生可以随时处理伤口,但其由于肠瘘所致的“狼狈”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压力不难想象。莫说休息,身为教师的患者,即便连基本的体面和尊严恐怕也很难维持。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别无选择。今日术中探查可见患者除腹腔粘连外,盆腔回肠团与剩余骶骨、盆壁等等粘固严重;肠壁及系膜放疗反应及炎性水肿明显。最终耗时近七小时,为患者实施了“含瘘口在内的盆腔回肠团切除、回肠端端吻合重建、盆腔小肠系膜填塞、骶尾部溃瘍面清创并一期缝合术”。如此处理,当然要冒一定风险。但相信这对患者本人而言是值得的。图8,昨日下午清理完粪便的骶尾部创面:深部环形标记处为回肠壁;箭头所指方向为皮下肠瘘溢出大便处;右上方为弄脏衣物的稀便。图9、10,骶尾部溃烂伤口清创缝合。图11,止血钳通过处为回肠瘘口。前次手术微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