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给小潘加油鼓劲
28岁的潘吉,是驻滇某部中士,10月18日训练时,从高处坠落致上腹部受伤,医院救治。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首次跨战区调配资源
成功抢救一名重伤病危战士生命
■李梅 阮建波
将伤员抬至飞机担架上
“小潘,你一定要坚强!我们在昆明等你回来!”12月4日清晨,薄雾初霁,昆明长水机场的停机坪上涌动着真情的暖流,驻滇某部危重伤员、战士潘吉因救治需要,被紧急医院。这一刻,从驻滇某部到昆明长水机场,医院医院,两地多方立体联动,倾情接力抢救病危战士潘吉。
第一次手术后,意识稍清醒的小潘给军医敬礼(殷娅摄)
28岁的潘吉,是驻滇某部中士,10月18日训练时,从高处坠落致上腹部受伤,医院救治。伤员入院后,出现休克症状,行腹腔穿刺后抽出不凝血,被立即送往手术室抢救,剖腹探查时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血约ml,肝脏及肝脏血管多处破裂。
从重症监护室转出伤员
为抢救战士生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现场指挥,医院肝胆外科罗丁主任等医务人员全力救治,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因伤员需要大量输血,院领导要求:宁可停止全院次日的择期手术,也必须全力保障伤员用血。经连续8小时手术,伤员于10月19日0医院重症监护室。
准备送伤员登机
10月21日,医院再次对伤员行剖腹探查、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二次手术后,伤员肝肾功能不全,右肝有坏死性现象,医院专门请全军胆肝外科研究所、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及重症监护室专家前来会诊。经综合评估后,考虑伤员暂不适应右肝切除。期间,医院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潘吉的病情有需要,能上的设备、该用的药品、专家会诊,统统用上。再观察至11月12日,医医院肝胆外科杨占宇教授做第三次手术,切除右半肝、胆囊,胆管穿孔修补、腹部切口清创等。
医院医务部医疗科助理员与机场急救人员协调相关事宜
术后第三天,小潘意识明显清楚,次日顺利脱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但一周后,医院发现伤员腹腔引流管引出肠液,形成小肠多处窦道。11月28日,医院普外科赵允召主任远程会诊,考虑潘吉意识清楚,肝功能逐步恢复,建议转至该院接受更专业的肠瘘治疗。
小潘的父母通过安检,前往南京照顾他
12月3日,医院紧急报请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医院做好伤员转院救治准备。仅1小时,医院就收到上级同意转院的批复。简洁高效的报批程序给伤员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据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周国田处长介绍,这次转诊,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转院评估及预案的审定,是该中心成立以来,首次跨战区调配资源、优质高效保障的成功实践。
清晨,机场安检人员开始安检
当晚8时,医院连夜组织9名专家全面评估病情,制订5类突发事件预案,并派出以肝胆外科卿德科博士为主的专家组携带43种药品、耗材及移动呼吸机、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随行。同时,伤员所在的部队协调民航部门拆除部分客机座椅,安装固定担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机手续,引导救护车及医务人员顺利登机,确保途中安全。
卿德科医生在飞机上给小潘作治疗(张思涛摄)
12月4日中午12时30分,小医院,至下午14时45分,医院专家已为小潘做紧急手术。目前,潘吉生命体征平稳,将继续在南京接受后继治疗。
潘吉一到达医院,就第一时间为其手术(张思涛摄)
医院院长石骥介绍,潘吉同志前期的成功救治并顺利转院,是桂林医院落实习主席在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上所作训词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医院疗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在中心有力医院基层倾注真情、调配资源、有力救治的成功实践,是军民融合、快速联动、真情接力抢救战士生命的生动实例。
转自:南部战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