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9:30,我在外科办公室工作,护士长进来请我去重症监护室会诊一12岁患儿,他是5天前因腹部外伤在我科行回肠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患儿一直低烧,伴腹痛,3月3日,患儿体温38.6°C,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腹痛,切口表面有大量渗出,腹肌硬,腹部不让触碰,我当时考虑:腹膜炎,但又有顾虑,担心患儿年龄小,耐受不了腹腔引流条的刺激,主观上不愿配合体检,出现假阳性体征,经过我好言安慰,再次轻柔体检后,我确认患儿确实存在弥漫性腹膜炎,需要手术。
护士长听后立刻回到科室,一方面向Dr.MBouche汇报病情,一方面积极术前准备。上午11:00Dr.MBouche回到科里,看过患儿,同意手术,但从Dr.MBouche的表情及言语可以看出,他是勉强同意手术的。术前签字时,见到患儿父母衣衫褴褛,我便终于知道事情的原委,患儿家庭很是困难,因此Dr.MBouche为什么迟疑手术了。
医院做手术,输的液体、抗生素、纱布、络合碘、部分麻药等医用材料不在医保范畴,医院是不负担的,都需要患者家属在门诊购买。等家属买全材料,已是下午3点了,手术开取原切口入路,拆除切口缝线,刚拆两针,即有大量脓汁从切口喷出,吸尽脓汁,拆除全部切口缝线,打开原切口,进入腹腔,腹腔内有黄色脓汁和肠液约ml,伴浓厚的粪臭味,腹腔、盆腔、膈顶、盆底到处布满脓苔,肠管广泛粘连,吸净脓汁,探查腹腔,原回肠吻合口处有一1.0㎝裂口,牵扯肠管时,有黄绿色肠液从裂口处溢出,肠管表面附着脓苔、肠管水肿。术中诊断:回肠吻合口瘘、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盆腔脓肿、膈下脓肿。
经过充分考虑,我们最后决定还是在两种手术方案中选择第二种,即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在条件好的肠管段,切除肠瘘,做肠吻合,吻合口放在近腹壁切口处,这样即使发生肠瘘,肠液也不会进入腹腔,由切口流出,也就相当于做了造瘘术。这样只要我们精心照护患者,也是可以达到一次解决肠瘘,缩短住院时间,为患儿家属节约经费的。手术做了近2小时,术后患儿送入重症监护室,我嘱咐主治医生:抗生素,至少连用7天;血浆,每日输ml,连用7天。
术后两天,患儿体温正常,神清,安静,配合检查,腹壁切口无渗出。询问重症监护室护士和医生:这两天,患儿输上血浆了吗?值班医生和护士说:由于家属没钱,手术当日、术后第一日均没有输抗生素和血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很是紧张,因为没有抗生素,腹腔感染是很难控制的,一旦吻合口感染,很容易导致二次肠瘘;输不上血浆,患儿的营养及血液微循环也得不到改善,患儿的吻合口也是长不好的,更容易导致肠瘘。由于患儿父母没有钱,也就更谈不上肠外营养了。
我赶紧回宿舍取了10万西非法郎,交给了当班护士,她们很是高兴,当天就给患儿输上了抗生素、血浆,术后第三天查房,患儿体温36.9°C,更换切口纱布,切口有极少量渗液,患儿多次排气,我很是高兴。
术后第四、五、六日,患儿生命征平稳。第六日,排便2次,大便呈黄绿色。我再次询问血浆情况,家属说没钱了,因此昨天没能输上血浆,我只好再次回宿舍取了10万西非法郎,给了家属,让其买抗生素、血浆。术后第七日,体温36.8°C患儿生命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排便2次,大便呈黄绿色。Dr.MBouche给患儿换药,切口有极少量渗液,更换纱布,拔除腹腔引流管,嘱患儿明日喝水。
术后第8日,患儿切口有少量渗液,考虑肠瘘,建议继续禁饮食、每日输血浆ml或肠外营养液,由于患儿父母没钱,我们只好改为肠内营养,嘱患儿每日能进食无渣流食。开始进食前2天,患儿切口瘘液增多,呈黄绿色,伴粪渣样物质,无大便,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裂开约1.8㎝,后经过每日精心护理,粪渣样物质逐天减少。
术后第15天,我们调整治疗方案,让家属用吸水球吸引肠液,切口不再盖纱布,只要切口有肠液流出,就用吸水球将肠液吸走,患儿每日还是口服无渣流食。术后第20天,患儿切口基本没有肠液漏出,切口裂面开始回缩。术后第24天,患儿开始进食半流食,腹部切口进一步好转,无渗出,切口创面明显缩小。
目前患儿已经痊愈出院。临走时,患儿父母感激地给我写到:非常感谢你做的手术和你给我们的钱。我想患儿是幸运的,愿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健康快乐!
作者:何国林
编辑: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