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与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前准备不足有关;术后远期并发症多因手术导致的解剖、生理改变造成对机体的扰乱所致。
(一)术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出血包括胃肠道腔内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前者包括胃或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吻合口出血等。腹腔内出血多为胃周围结扎血管或网膜血管结扎线松脱出血。胃肠道腔内出血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通过喷酒止血粉,上血管夹等保守措施止血。如果出血无明显缓解应再次手术止血。腹腔内出血可以通过腹腔穿刺抽得不凝血或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状明确诊断。
2.术后胃瘫术后胃瘫是胃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见于胰腺手术和其他腹部手术,包括妇科手术。胃瘫通常发生在术后2-3天,多发生在饮食由禁食改为流质或流质改为半流质时。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呈绿色。需放置胃管进行引流、胃减压。一般胃管需要放置1~2周,时间长者可达月余。由于长期禁食和胃肠液丢失,如不及时补充调整,可导致脱水、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和营养障碍。胃管引流量减少,引流液由绿转黄、转清是胃瘫缓解的标志。辅助用药宜选用可静脉滴注的制剂,如甲氧氯普胺和红霉素。红霉素用于治疗胃瘫的剂量是1mg/kg,一日两次静脉滴注。
3.术后胃肠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漏胃大部切除术需注意适当保留残胃大弯的胃短血管。十二指肠残端或空肠袢的血供不足也会引起肠壁缺血坏死,造成吻合口破裂或肠瘘。发现胃肠壁坏死应立即禁食,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并严密观察。一旦发生坏死穿孔,出现腹膜炎体征应立即手术探查并进行相应处理。
4.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见于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不当或毕II式输入袢梗阻。病人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腹部检查有腹膜刺激体征,腹腔穿刺可得腹腔液含胆汁。一旦确诊立即手术。术中应尽量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并行十二指肠造瘘和腹腔引流。如因输入袢梗阻所致需同时解除输入袢梗阻。
5.术后肠梗阻
(1)术后肠梗阻:多见毕II式吻合。又分为输入袢梗阻和输出袢梗阻。急性输入袢梗阻由于梗阻近端为十二指肠残端,因此是一种闭袢性梗阻,易发生肠绞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剧烈腹痛伴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上腹部常可扪及肿块。
(2)输出袢梗阻:多见于术后肠粘连或结肠后方式系膜压迫肠管所致。病人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严重时有呕吐,呕吐物含胆汁。
(3)吻合口梗阻:多见于吻合口过小或吻合时内翻过多,加上术后吻合口水肿所致。处理方法是胃肠减压,消除水肿。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通常可以缓解,如非手术治疗失败,需要再次手术。
(二)术后远期并发症
1.倾倒综合征(dumpingsyndrome)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导致胃内容物排空过快,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倾倒综合征,多见于毕II式吻合。根据进食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
①早期倾倒综合征:进食后半小时出现心悸、出冷汗、乏力、面色苍白等短暂血容量不足的相应表现。并伴有恶心和呕吐.腹部绞痛和腹泻。病理机制可能与高渗性胃内容物快速进入肠道导致肠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有关。非手术治疗为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甜的高渗食品。症状重者可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手术宜慎重。
②晚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脉搏细数。发生机制为食物进入肠道后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继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故又称为低血糖综合征。治疗应采用饮食调整,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严重病例可采用皮下注射生长抑素。
2.碱性反流性胃炎碱性肠液反流至残胃,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破坏了胃黏膜屏障。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呕吐物含胆汁,体重下降。一般抑酸剂无效。多采用保护胃黏膜、抑酸、调节胃动力等综合措施。
3.溃疡复发胃大部切除术未能切除足够胃组织或迷走神经切断不完全均可造成溃疡复发。应先进行溃疡的正规非手术治疗。如出现并发症则选用适当的处置方法。
4.营养性并发症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残胃容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影响,病人常出现上腹部饱胀、贫血、消瘦等症状。治疗应采取调节饮食,少食多餐,选用高蛋白、低脂肪饮食,补充维生素,铁剂和微量元素。
5.残胃癌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出现原发癌称为残胃癌。发生率约2%。多数病人残胃癌发生在前次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发生原因可能与残胃黏膜萎缩有关。临床症状为进食后饱胀伴贫血、体重下降。胃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