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解剖及疾病超声考试重点总结

北京著名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313/8743263.html
胃肠超声总结

解剖――胃:

分成贲门部、胃底、胃体、胃幽门四部分。

小弯侧和胃体、窦的胃前壁小部分与肝左叶脏面相邻,其余大弯侧前壁大部分贴近腹前壁;

上方被左横膈覆盖;

外后方靠脾脏;后壁隔着小网膜囊与胰腺、膈脚、左肾、左肾上腺及腹膜后大血管等相邻。

小肠:

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图源:网络

十二指肠:

球部――前方是胆囊,后方是胆总管,下方是胰腺;

降部――内邻胰头,后外方有右肾;

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降部的内侧壁中下部。

水平部―在钩突下方横行走在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前方;

升部――终结在“T”韧带处,继而下行进入腹腔。

空肠:

位于左上腹腔,粘膜皱襞明显,数量较多;

回肠:

位于右侧壁及下腹部,粘膜皱襞逐渐变得低平,数量减少。

大肠:

分盲肠、结肠和直肠(长约16cm)三部分,盲肠附有蚓突(阑尾)。

检测方法:经腹壁胃肠超声(最基础),包括空腹常规检查和胃肠充盈检查。

术中胃肠超声(5.0-12MHz)

内镜(7.5-20MHz)

腔内超声(5.0-10MHz)

超声引导下超声活检(3.5-4.0MHz)

超声新技术在胃肠中应用

胃肠充盈检查法――胃肠充盈剂类型:

无回声型(最常用、方便、效果好)

有回声型

用量:成人一般-ml可满足胃检查的需要;

灌肠约-2ml,小儿可减半。

胃的检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

检查方法:

首先空腹检查,观察胃的位置,胃壁是否增厚,有无肿块,胃腔内有无滞留物。饮入胃充盈剂后观察其充盈和通过胃的情况。准确辨认胃各个部位和打小弯,了解胃排空功能,观察胃壁层次和蠕动。

(1)贲门区检查:将探头斜置于左季肋下靠近剑突的部位,略向左后方倾斜扫差,探头变换90°方向,在剑突下系列扫查可获得局部短轴切面。

(2)胃底检查:将探头置于左肋弓下,使探头向左后方倾斜45°以上,侧动扫查即可获得完整的胃底断面图像。也可以脾脏为透声窗,在左侧肋间寻找胃底。

(3)胃体检查:将探头置于左上腹做纵向移动扫查可显示胃体长轴图像。相同部位做横向移动扫差,可获得胃体短轴图像。

(4)胃角检查:将探头置于左上腹正中进行横向移动扫查,即可获得横8字形的胃角部声像图,其横8字形的交叉点即是胃角。

(5)胃窦检查:将探头纵向斜置右上腹进行不同斜度的侧动扫查,即可获得胃窦长轴图像;原地将探头旋转90°,行左右、上下连续扫查,即可获得胃窦短轴图像。

(6)胃移行扫查:将探头横置于剑突下,自上而下移动扫查可获得贲门、胃底、胃体及胃窦不同部位的断层图像。

图源:网络

胃正常声像图:

(1)贲门区:位于肝左外叶后下方,长轴图为一上小下大之喇叭状结构,如同鸟嘴,故称“鸟嘴”征。鸟嘴尖端指向部位是横膈食管裂孔处。鸟嘴颌下部位是胃底,上底端至额部为胃体小弯。短轴图上贲门的食管端为一靶环样结构。

(2)胃底:胃腔充盈后,短轴呈大小均匀的小丘结构,长轴为胃壁上的条状脊背样隆起。

(3)胃体:胃前后壁粘膜紧贴形成一条粗而强的回声带,代表胃腔,前后胃壁各呈五条强弱相间的带状回声。

图源:超声时间

(4)胃窦:窦部胃壁较厚,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部回声较强,周边部肌层回声较弱。

(5)胃壁:五层结构,正常厚度为3-5mm,平均值在4.0-4.5mm。

最内层―强回声:粘膜层表面的界面回声;

其下――弱回声:粘膜腺体层;

第三层―强回声:粘膜肌、粘膜下层直到肌层表面形成的复合回声界面;

第四层―弱回声:肌层;

最外层―强回声:浆膜层及其界面回声。

(6)胃蠕动与排空:胃的蠕动从胃底开始,经过胃体、胃窦,抵达幽门。正常情况,在宽度5-7cm图像中,仅可见一对蠕动波。一般饮流质食物,在第一小时可排空50%以上,第二小时大部分排空。

胃肠壁增厚的场常见病理征象

(1)新月征:管壁局限性增厚,断面呈“弯月”状。

(2)戒指征:在管腔充盈时所示局限性增厚,形状酷似戒指的俯瞰面。

(3)马蹄征:在管腔充盈衬托下,增厚的胃肠管壁形似马蹄铁状。

(4)靶环征:胃肠短轴断面所示胃肠管腔空虚和全周厚壁,图像类似靶环。

(5)炸面包圈征:胃肠短轴断面在管腔充盈时所示全周厚壁,也可以见于溃疡环堤的冠状切面。

(6)假肾征:胃肠全周或较广泛管壁增厚;也可见于胃肠外生肿瘤伴有假腔形成时。

(7)火山口征(“弹坑”征):表示溃疡的存在,增厚管壁或肿瘤出现溃疡时,中心凹陷为溃疡,周围隆起处为溃疡环堤。

胃癌

超声主要用于诊断进展期胃癌。可分以下三型:

(1)肿块型:癌肿呈低回声团块突向胃腔,形态不规则,表面粘膜层隆起,不平整,一般境界较清楚。

(2)溃疡型:单纯溃疡型溃疡周围隆起,呈“火山口”样表现。浸润溃疡型周围有大范围胃壁增厚。

(3)弥漫浸润型:胃壁显著增厚,呈弱回声,胃壁五层正常结构消失,胃腔狭窄,可呈“假肾征”或“靶环征”。

胃癌转移

为周围,腹主动脉及肝、脾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晚期腹膜转移出现腹水;女性可以转移到卵巢,呈囊实性结节,称为克鲁根勃瘤。

肠癌

肠壁暗带呈不规则增厚,中心管腔强回声区变窄、偏移。横断面呈外周为环状弱回声,中心为强回声核的“靶环征”;斜断或纵断面上呈“假肾征”。

平滑肌瘤――属粘膜下肿瘤,瘤体圆球状或类圆球状,直径一般在5.0cm以下,实质以较均匀的低回声多见。分三型:

(1)内生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将粘膜层顶起;

(2)中间型:肿瘤同时向胃腔和浆膜面生长形成哑铃状(混合型)或不规则状;

(3)外生型:向浆膜外生长者凸向腔外。

平滑肌肉瘤

体积较大,常超过8.0cm,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边界不清。

平滑肌类肿瘤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一般不出现血流信号。

胃肠恶性淋巴瘤

胃壁增厚或形成较大的肿块实质为较均匀的低或弱回声,透声好。肿块质地较柔软,探头加压时易变性。瘤体内常可见大小不等的弱回声结节。常位于粘膜下,表面可见“拱桥样”隆起。

胃恶性淋巴瘤的弥漫增厚型与胃癌相比较,其胃壁增厚更显著,而管腔狭窄不明显是其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较丰富。

急性阑尾炎

正常阑尾离体超声可见清晰的五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强回声)、黏膜肌层(低回声)、黏膜下层(强回声)、固有肌层(低回声)、浆膜层(强回声),然而正常人活体阑尾超声检查显示不清。

正常阑尾位置差异大,另受肠管气体干扰,长5~9cm,直径0.5~0.7cm,管径很细,声像图多不能显示。正常阑尾中央部位为气体样回声。

可分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炎症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外径超过0.7cm;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各层增厚较明显,外径在1.0cm以上;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壁明显增厚,局部可穿孔,外径可超过1.5cm。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

是由于幽门肌肥厚和水肿引起的输出道梗阻。

正常小儿幽门管壁厚3mm,管长15mm左右。

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

幽门肌厚常4mm,横断面直径14mm,管长16mm,其局部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扩张,胃蠕动增强,部分呈逆蠕动。纵切呈“宫颈征”;横切呈“靶环征”。

超声医学交流群

胆道系统解剖及疾病超声考试重点总结

胰腺解剖及疾病超声考试重点总结

十种肝脏常见病超声特点及考试重点总结肝脏解剖超声考试常考考点总结二十四个先天性心脏病超声重点汇总,建议收藏

好书推荐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s/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