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证治
文/胡希恕
这里讨论的感冒,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们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声音嘶哑、咽干痒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虚脱等全身症状;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呕恶、便干、腹泻等胃肠症状;小儿有时伴有惊厥。上述临床表现就其全身症状来说悉为表证,其兼症则或为里证,或为半表半里证。
感冒初起,一般都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呈现,即为太阳病阶段,依法均当汗解。若为表虚自汗出的桂枝汤证,则用桂枝汤类方剂治疗;若为表实无汗的麻黄汤证,则用麻黄汤类方剂治疗。但当用麻黄汤时,很多情况反不若用葛根汤为妥,特别是恶寒重而不喘者,更是如此。若虚人感冒,虽有表证,但因机能沉衰而但恶寒不发热,脉微细,但欲寐,或疲倦虚脱,即谓为少阴病者,与麻黄附子甘草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为正治。
若恶寒期以发汗法治疗的阶段已过,而病不解者,则有转属少阳或阳明的机变,依法应和解少阳之邪或清阳明里热,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皆为遣方的主体。但感冒、流感一般无承气汤证。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的主症见仲景书,此处不拟赘述,以下几点为临床所常见,宜注意。口苦,不欲饮食,苔白而干;呕而发热;或发汗后热不解(或微有恶寒);或头痛如裂;等等,均为柴胡证。口干舌燥者,皆宜小柴胡汤加石膏治之;若白苔兼黄苔者,心下发堵胀满、大便干者,高热阶段而呕吐剧者,均宜大柴胡加石膏汤治之,则一般可愈。
也有感冒、流感初起,一来即不是纯表证,而是表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的合病证者,即应合方治之。其中葛根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的两解之法最为常见。其症为恶寒发热,呕,不欲食,或呕而头痛,流感期小儿多病此证;口干舌燥者加石膏更妙。有很多病人发高热,已进到柴胡证阶段而医生想不到这儿,这是应予以注意的。
若表里同病,表不解而下利者,视有汗、无汗适证选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治疗,多迎刃而解。
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咽痛(包括扁桃体炎)最为常见,略述如下:只是咽痛,《伤寒论》有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等方。不过,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一般多作为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出现,较严重时即为感冒和扁桃体炎的合并症。作为感冒的合并症,适证宜选桂枝汤或葛根汤加桔梗(即与桔梗汤的合方),但无表证者,麻黄、桂枝不可用。咽痛而无表证,可用桔梗汤;若口苦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汤加桔梗再加石膏佳。若扁桃体已经化脓,此时桔梗汤不足以治,必须用白虎汤清其高热,或用白虎汤加马勃,也可再加生地黄、麦冬,即所谓白虎增液汤以治之;有时也有用黄连解毒丸苦寒直折的机会。
对咳嗽,在感冒初期,可于解表方剂中适证加镇咳药以照顾其症状,此时后世方的桑菊饮可用(偏于治咳,对于伤风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于不顾,只着眼于表证,表解则咳亦得到缓解。若表解后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朴汤加减很好使,其方为:半夏四钱,厚朴三钱,紫苏叶二钱,生姜三钱,茯苓四钱,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须加杏仁三钱,栝楼一两,橘皮六钱,桑白皮三钱。若干咳无痰或痰少者,可以小柴胡汤中增量大枣至六枚,再加橘皮七至八钱,本方对咳而致吐或百日咳也有良效。
以上为感冒一般情况的论治,特殊情况还应宗《伤寒论》的理法辨证施治之。不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况即使方药对证,也只能挫其凶势,多数痊愈在少阳病的后期和阳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
至于但发热不恶寒而渴的温病,乃里热盛已伤津或表里俱热,此非表证,不可与太阳病等同视之。既非表证,则不可用汗法治之,辛温宜忌,辛凉发汗亦不可用。《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盖咽干、口渴、内热扰扰而心烦者,均不可发汗也。
附录:《伤寒论》类方歌诀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更多“胡希恕方证辨证引擎”的资料,请扫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