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肛瘘”,生活中或许很多人饱受其痛苦。肛瘘是种怎样的疾病?哪些原因会引起肛瘘?从古至今,治疗肛瘘有哪些方法?……上海市名中医、医院肛肠科陆金根教授为大家解读。
专家:医院肛肠科陆金根上海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
节选自:《上海大众卫生报》记者冷嘉
肛瘘之疾古已有之“肛管直肠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称为肛管直肠瘘,常称为“肛瘘”。关于肛瘘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山海经中山经》:“食者不痈,可以为瘘。”“肛漏”之名始见于清。
肛瘘的主要症状是流脓、肛门湿痒及疼痛。肛瘘炎症期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周围血象增高等情况。流脓多少与炎症情况有关。
急性炎症期流脓多,或伴有臭味,由于瘘管弯曲,分支多,引流不畅,常常有积脓。
慢性炎症期流脓少,时有时无。肛瘘患者常感肛门瘙痒是由于从瘘外口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门局部皮肤;感觉疼痛,疼痛可以为胀痛或肛门灼痛。
不良习惯易致肛瘘陆金根教授表示,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的人易患肛瘘。这是由于辛辣的消化物从肛门处排出,刺激肛门瓣及肛窦,引起直肠黏膜炎症,从而引起肛瘘。
一旦肛瘘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瘘管复杂化后,带来许多麻烦。
首先,脓水污染内裤,剧烈活动后可促使脓汁外溢,局部经常受到刺激,皮肤磨擦、瘙痒,非常痛苦,影响工作和生活。
其次,由于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沿括约肌间隙蔓延而形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倘若长期任由肛瘘发展,会对肛门括约肌造成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伤,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一辈子的痛苦。
陆金根教授认为,复杂性肛瘘日久不愈,必须手术治。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因此,努力探索筛选最佳手术方式,制订最佳诊疗对策与方案是治疗肛瘘的核心所在。
肛瘘治疗方法知多少
近些年,医院顾氏外科治疗肛瘘临床所采用的常见手术方式主要分两大类:括约肌切断手术以及括约肌保存手术,前者常用的有肛瘘切开引流术以及肛瘘挂线术,后者常用的有隧道式拖线术和置管引流术,但由于临床上的肛瘘有的极其复杂,因此在选择手术的过程中,各种手术方式常常互相结合使用。
肛瘘切开引流术该方法是依靠肉芽填充来治疗肛瘘的经典传统术式。优点是引流通畅,创面修复平整。缺点是新鲜肉芽生长缓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挂线疗法该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肛瘘的一种方法,其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力,阻滞气血、经络,使局部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慢性切开的治疗目的。优点在于不会引起肛门失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缺点是由于术后1周左右时间内橡皮筋对创面的慢性勒割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大。
切开挂线疗法近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挂线疗法优点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外科学的成果,补了挂线疗法的不足,形成了高位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切开挂线疗法”,这一疗法已成为国内治疗肛瘘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
拖线疗法博采众长基于中医学“腐脱肌生”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在顾氏外科挂线术、切开术、药捻疗法的基础上,陆金根教授以线代刀,创立“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
拖线疗法该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无须切开或切挂皮肤、管道及周围组织;愈后形态好,最大限度减少皮肤缺损,形成瘢痕小;后遗症少,有效地保护组织正常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治愈率高,最大程度避免假性愈合及遗留支管残腔,减少复发的优势。但是,拖线疗法无法处置特殊形状的瘘灶,尚存在不足之处,仍需要创新。这就使“拖线+置管+负压吸引”进入大家视野。
“置管”及“置管+负压吸引”疗法该方法是一种创新疗法基础上的再创新,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置管可作脱腐药物的灌洗通路,也可作脱落坏死组织的引流通路。置管可逐渐外拔,保证新鲜肉芽从瘘灶基底生长,也可填充原病灶腔隙,防止遗留残腔及复发。
陆金根教授表示,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复杂性肛瘘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仍然是外科领域棘手问题之一,如何更好的达到既保护肛门功能又治愈肛瘘,是肛肠学科领域追求的目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