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你记2018炎症性肠病南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关键词:论坛回顾

在樱花开遍鸡鸣寺的角角落落时,在花神大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平凡却又特殊。这群人,本应同所有人一样,享尽这三月温暖的阳光,看遍这三月烂漫的樱花。然而,他们的身上却背负着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一种至今仍旧病因不清的疾病,不但长时间困扰着患者,更困扰着为此而忙碌的医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为了更好地“对因治疗”,医院普外科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肠委员会举办的年炎症性肠病南京论坛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三月隆重召开。

3月30日

3月30日下午,在疑难病例讨论会中,医生们提出了许多平日所遇的疑难病例:有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病程长、病情反复(罗雨欣医生);有的患者在通过多方会诊后,最终确定为热带口炎性腹泻(马维娟医生);有的患者在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同时合并阿米巴虫感染(梁洁医生);此外,也有“不典型的克罗恩病”(王晓蕾医生、叶玲娜医生),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的CMUSE(隐源性多发性狭窄性小肠病)(朱良知医生)、克罗恩病继发坏死性肌膜炎、克罗恩病肠瘘伴腰大肌脓肿在内的6个颇具特色的经典病例(马晶晶医生、李威医生、刘刚医生、梁笑楠医生等)。

在这些病例的背后,既有康复后的笑脸,亦有疾病挥之不去的阴霾。无论成功与否,完美与否,每一个病例都值得每一位医生去深入思考:疾病初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规避并发症;对于消化系统疑难病症,仍应最先对感染性疾病加以考虑等等。正如朱维铭教授在总结时所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如何看病例,而是从以往的病例中吸取教训。”

与此同时,“专家授课”环节也向每一个与会者传达了国际最新的炎症性肠病相关知识。上海交医院消化科冉志华教授带领与会人员从饮食、营养不良、缺铁的治疗、肠外与肠内营养、益生菌治疗、忌口等六个方面解读了ESPEN指南;医院普外科龚剑峰教授从不同类型的患者角度出发,从术前术后各个角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克罗恩病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来自浙医院的曹倩教授从营养支持治疗中国的现状讲起,展现了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并做了非常全面的系统回顾,而曹倩教授的《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的预防复发策略》也让所有的医生意识到:术后复发药物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复发风险来制定并密切监测。

当日的“内外之辨”也令人印象深刻——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当选择内镜下切除还是手术;短段型末段回肠/回盲部克罗恩病应当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尽早手术。虽然辩论双方看似观点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给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中,我们明白,只有内科与外科共同合作,才能为患者创造最佳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条件。

3月30日傍晚,由朱维铭教授主持的炎症性肠病支持治疗专家共识征询意见及修订会议在中华厅B厅正式开始。新版共识由IBD学组及胃肠病协作组专家共同进行更新。本版共识共38项,来自各地的近50位同道共同参与了修订投票。投票得出的结果分为三个层次:强烈推荐、推荐及建议。

此次修订涉及以下八个部分的内容:

1.IBD病人营养状况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2.IBD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能量需求

3.有关膳食及体育锻炼对IBD病人的影响及建议

4.IBD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5.IBD肠内营养治疗

6.CD并发症的EN支持治疗

7.IBD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

8.指导IBD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与并发症监测。

3月31日

八点整,伴随着茅建华院长的致辞,炎症性肠病南京论坛正式拉开帷幕。黎介寿院士从自己的学医经历出发,讲述了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克罗恩病的认识的变化。针对目前的治疗现状,黎院士提出:希望通过医学界各方的努力查明克罗恩病的病因。“病因不清,治疗困难;病因清楚,治疗容易”,只有清楚克罗恩病的病因,才有可能提出确定性治疗的方法。此外,成立多科室综合研究组织在探索有效的炎症性肠病治疗方式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的TracyHull教授详细分析了针对IBD患者盆腔再手术;同样是来自于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的沈博教授讲述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肠病的内镜治疗;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CalvinCoffey教授讲述了肠系膜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角色;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医院)刘玉兰教授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了炎症性肠病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西京消化病院吴开春教授就多种老年炎症性肠病的特点提出了老年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措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LucaStocchi教授,他分享了自己在克利夫兰的临床经验;医院吴小平教授提出了UC合并感染的整治策略。

在这些珍贵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医生付出的心血。虽然炎症性肠病至今病因不清,但是,此时此刻,正有无数的医生为之奋斗——在实验室中,在病床前,在无影灯下,无数个日夜,只为让那容颜重现久违的笑容。

中午十二点,来自医院普外科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的四位年轻医生和博士分别做了中心年度工作汇报。刘睿清做了题为《克罗恩病术后早期再发的监测与处理》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围手术期粪钙卫蛋白的动态监测在克罗恩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申伟松的报告题为《内脏脂肪与克罗恩病进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指出肠系膜脂肪肥厚是CD的特征性病变,同CD的炎症反应和疾病活动相关,而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肠系膜脂肪的微观结构和CD患者的体脂分布;解廷斌报告了“炎症指标在IBD术后并发症中的预测作用”;代续杰为大家介绍了IBD术后的肠麻痹(postoperativeileus,POI)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3月31日下午14:00,炎症性肠病南京论坛五大分会场会议顺利召开,来自内科、外科、营养、肛肠及护理的专家们分别就炎症性肠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各自专业内的深入讨论。

营养分会场

在肠内营养的大趋势下,曹倩教授强调了肠外营养的优势,指出肠外营养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重要地位;王化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药理营养素,如谷氨酰胺、鱼油等的机理;吴国豪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炎症反应与IBD的关系;钟捷教授指出,要强化肠内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理念、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陈焰教授提出了解决炎症性肠病营养治疗依从性的三点方案:理解、信任、便利;王新颖教授为我们介绍了IBD管饲的适应症及技术要点;最后,龚剑峰教授指出,要认识到少肌症对IBD患者近远期结局的影响,向患者强调锻炼的重要性。

外科分会场

龚剑峰教授等就CD手术的适应症、术式与医患沟通等问题发表了相关演讲,并进行了深入探讨。朱维铭教授提出不能只满足于手术成功,更应着眼预防和推迟复发。一个完整的外科治疗方案,应包括预康复、ERAS、术后康复。随后,李毅等专家也就克罗恩病手术治疗进行了演讲。此外,郑长青等专家还对UC生物制剂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肛肠分会场

肛肠分会场主要进行了IBD治疗进展、内外科碰撞以及临床经验分享三方面的内容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有专家学者带来的精彩演讲,更有同道之间的积极讨论。

内科与临床科研分会场

在内科与临床科研分会场,医院内科的临床工作者们与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经验,涌现出许多临床突破。

护理分会场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炎症性肠病病人的重要性正逐渐体现。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护理分会场,通过开展炎症性肠病患者教育竞赛与PPT壁报评选,为广大护士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

TED演讲赛

本次TED演讲赛共经历两天,围绕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治疗与人文关怀。因为炎症性肠病多发于青年人,经过外科手术也无法根治,并且慢性长期腹泻症状很容易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心理阴影,从而使患者发展成抑郁症。所以在克罗恩病患者身上人文关怀显得更加重要。医院的年轻主治医生给与会的专家医生们带来了他们的从医感悟。在他们的分享中,既有医护人员时时刻刻的陪伴,亦有漫漫治疗路中的点滴感动;既有幼小生命的自强不息,亦有年轻生命的乐观向上,既有医者的温柔与善良,亦有患者的感激与信任。犹记得参赛者汪海潮的那句“一生一心”——“一生:克罗恩病陪伴一生,一生心系克罗恩;一心:妙手医者怀一心,一心治病同慰心”。

从学医的第一天,老师们就时常强调:“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医学依旧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若是把生命比作一片海洋,现代医学所探索的领域不过是一叶扁舟的大小罢了。然而,医生们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医生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患者现在的病痛,更是患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纵然总是安慰,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探索,以期实现治愈的最终理想;纵然只有一叶扁舟,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将乘风破浪,用希望的光照亮整片生命的海洋!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些特殊的普通人将不再特殊,他们也将去追寻那三月的春光,去追寻那漫天的樱花。

南大医记者团

文编

高原

图片

钱璋吕贝多高原林新蓉

美编

林新蓉

责编

林新蓉吕文婷

南大医记者团

赞赏

长按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