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于年7月3日在成都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不忘初心,笃行致远”,大会开幕式由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玉洁老师主持。下面小编对造口相关的会议信息进行报道。《成人肠造口护理标准》在开幕式上隆重发布:
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泠主任对成稿过程和《成人肠造口护理标准》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成人肠造口护理标准》的编制过程历经6步,从启动会开始耗时7个月完成。内容包含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术前和术后护理四大方面。对标准中的用词包括“应”、“宜”“可”等进行了阐释,并且对造口护理常见误区进行了澄清,例如对“双腔造口”与“袢式造口”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区分:双腔造口在腹壁上有两个独立的开口(腹壁外肠管被完全切断);袢式造口在腹壁上只有一个开口,但有两个出口(排泄物出口和远端出口)。术后的造口并发症占据《标准》的很大篇幅,包括造口出血、水肿、缺血/坏死、皮肤黏膜分离、回缩、狭窄、脱垂和造口旁疝的标准处理方法。《标准》原文全文发表在ET通讯中。
医院普外科的姚其远主任进行了《造口旁疝:预防与治疗》的大会演讲。姚主任告诉大家造口旁疝是疝中之王:治疗最为棘手、极具挑战。
造口旁疝的预防包含围手术期预防、造口部位和方法的选择以及预防性放置补片三种方式。
围手术期预防包含肥胖病人减重、术前身体基础改善、避免腹内压增高因素及术后预防造口感染
经腹膜外造口可显著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另外造口切口尺寸大小与疝的发生密切相关,当造口直径超过2-2.5cm,造口旁疝的风险显著上升,每增加1mm造口旁疝风险增加10%。
预防性放置补片由于感染的发生等原因在中国叫好不叫座。
造口旁疝的治疗,医院采取的策略为
临时性造口出现造口旁疝者,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造口回纳,组织缝合修补,无法回纳者建议行永久造口
永久性造口出现造口旁疝者,修补时间在造口手术半年后,前提为无肿瘤复发证据。
医院的林国乐教授进行《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的主题演讲。
林教授对低位前切除综合症(LARS)进行了概述。尽管低位前切除术使超过7成的患者得以保留肛门和避免永久性造口,9成以上的直肠前切除后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主要表现为:里急后重感、大便完全失禁或部分失禁、直肠狭窄、肠功能紊乱和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肛门内括约肌功能障碍、肛管排便感觉功能减退、直肠肛门神经通路损伤、直肠结构改变和容积减少。该疾病的评价有专门的LARS量表,由丹麦Laurberg教授团队设计,主要评估5个关键问题:便频、便急、密集、气体失禁和液体失禁。轻度LARS得分在21-29之间,重度在30-42之间。目前该量表已经完成了汉化及信效度评价,可用于国内LARS患者的症状评估。
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医院徐洪莲老师,针对《放化疗导致造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直肠癌的辅助放化疗手段非常重要,但放化疗会由副反应,当出现副反应时,造口护理应做相应改变。
当出现骨髓抑制时,病人可能会有细微出些征兆,佩戴底盘时应动作轻柔,调整底盘中心孔。
当恶心呕吐时,呕吐可能会增高腹内压,建议使用无孔腹带包扎以预防造口脱垂。如已发生脱垂,可用50%硫酸镁湿敷。
当腹泻发生,可能会面临高排量造口,出现刺激性皮炎。饮食指导上,要少吃多餐6-8餐/天,限制糖摄入,回肠造口增加盐摄入量。在液体管理方面,24小时内需严格限制口服液体摄入量
肠造口周围放射性皮炎,皮肤脆弱,可酌情使用黏胶祛除剂
放射性肠炎,徐老师尝试使用10%和4%的福尔马林溶液湿敷造口5-10分钟指导粘膜发白和出血停止。湿敷时最好将底盘揭除,因福尔马林可能会腐蚀造口底盘。造口底盘的裁剪要合适,要比肠造口大2-3mm。清洗更换造口袋时动作应轻柔,尽量使用柔软的造口底盘,避免使用坚硬造口底盘。
靶向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皮疹、脓包、局部瘙痒、破损的皮肤形成结痂或痂皮脱落,导致造口袋底盘黏贴困难或佩戴时间缩短。西妥昔单抗可能会引发痤疮样皮疹,可使用水胶体敷料、二件式造口袋和腰带。贝伐珠单抗副作用有消化道穿孔,注意造口是否出现瘘,并进行相应处理。
医院胃肠外科孟文建教授进行了《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演讲,对肠造口的分类、肠造口的手术方式、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进行了阐述。对造口支撑棒的材质、取出时机以及还纳时间进行了解释。
同时,本次会议增加了循证医学的内容,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王志稳教授,对《伤口造口护理领域循证相关论文》进行主题演讲。
重点介绍了新的论文类型,证据综合和证据应用。目前此种新的论文类型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护理相关学术期刊上都比较好发文章。证据综合包含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再评价、对指南的评价等。证据应用包含个案层面循证实践论文和群体层面循证实践论文。
检索指南、最佳实践的来源如下:
与会者表示,本届会议邀请医生讲者增多,体现了医护一体化,增加科研协作内容,参会人数也再创新高,期待明年年会的举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
欢迎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同道: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点击“发送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