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潜藏在消化道中的“定时炸弹”。绝大多数肠癌都是肠息肉演变而来,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摘除息肉,是预防癌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医院无痛胃肠镜检查以专业、细致收获满满的口碑,预约不断,许多体检的客户得知龙川家无痛胃肠镜检查仔细,还会主动增加检查项目。而在检查中,我们也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病例,但终归是那一句,检查必不可少,及时发现才能及时处理,才不会追悔莫及。
01
50岁的叶先生半年来时常感觉肠胃不舒服,在亲友的推荐下,慕名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起先他只想做个胃镜,得知一次麻醉就可以完成两项检查,舒适又安全,检查更全面,于是又增加了肠镜检查。
永康市名医、副主任医师、内镜中心主任应丽园为其操作胃肠镜检查。检查发现,他的胃问题不大,只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倒是肠问题多多,横结肠(距肛60CM)可见一大小约0.5*0.5CM息肉,降结肠(距肛55CM)可见一大小约0.4*0.5CM息肉,乙状结肠(距肛30CM)可见一大小约0.6*0.6CM息肉,乙状结肠(距肛28CM)可见一大小约1.5*1.8CM带宽蒂息肉,均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钛夹夹闭术。退镜观察距肛35CM以下可见20余枚大小不等息肉,部分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诊断为结肠多发腺瘤样息肉。
随后的病理结果提示,叶先生横结肠(距肛60CM)、降结肠(距肛55CM)、乙状结肠(距肛30CM)标本均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乙状结肠(距肛28CM)标本其一为黏膜慢性炎,黏膜下血管增生、扩张、充血,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二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要知道,低级别上皮内瘤也属于癌前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发展为肠癌。而且多发息肉比单个息肉,癌变风险更高。不过好在及时发现,能在癌变前就将息肉“就地正法”,可以说是非常幸运。
“肠里竟然有20多个息肉,竟然还有多个已是癌前病变,还好听医生,增加了肠镜,及时消除隐患,现在想想都后怕。”叶先生感激之余,仍心有余悸。
02
作为永康最早一批接触内镜诊疗的医生,应丽园主任一直在做引导市民接受内镜检查的努力。她说,很多人怕做内镜检查是因为不了解内镜,觉得做内镜不舒适,因为害怕检查而错失了早发现的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应主任进一步解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即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炎症演变而来的,大致过程: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中晚期腺癌。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来说需要10年,甚至更久。这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只要我们能够尽早做内镜检查时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等于把癌症扼杀在了摇篮里。即使确诊时已经癌变了,但只要还是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还是非常理想的。
其实内镜检查并不可怕,如今医院内镜中心主推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做胃镜、肠镜也可以舒适进行,而且一次麻醉可完成两项检查。
应主任建议,有肠癌家族史者肠镜检查应提前,最好3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没有症状,有没有家族史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家中直系亲属有肠息肉病史,也建议提前做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发现癌前病变,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还能进行镜下治疗。医院主推无痛胃肠镜,安全无痛、舒适专业不仅有本院专家操作,还定期邀请金华市级专家坐诊,检查过程由三大经验丰富的麻醉副主任医师团队全程监测,确保检查安全。
当然,肠息肉切除后,也并非一劳永逸,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防止在复查间隙患癌,及时发现新的息肉,及时切除。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适当运动,清淡低脂饮食,把患癌风险降至最低。
消化内科医生风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