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泌尿外科医生除了看病人、做手术、写论文、做学术,对于一个体制内的医生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有鉴于此,我们学习联盟特开设《每日一题》专栏,题目来源于高级职称晋升考试或者泌尿外科硕博入学考试,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Q:试述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
A:我国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放疗,但对于早期低中危患者,根治性治疗可能被认为是过度治疗,故局部治疗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有冷冻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不可逆电穿孔、射频消融、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以及激光间质治疗、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前列腺部分切除的手术治疗等。虽然局部治疗的疗效与预后仍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但其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一、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适应证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适应证为:
①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
②影像学检查无肿瘤包膜外或精囊腺侵犯;
③预期寿命≥10年;
④Gleason评分≤7;
⑤临床分期≤T2期;
⑥PSA≤15ng/ml。
但应该除外预后较差型中危前列腺癌,如:Gleason3+4=7且10ng/ml≤PSA<20ng/ml或Gleason4+3=7且PSA<20ng/ml。
二、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各种方法的疗效评价
1.冷冻治疗:局灶性冷冻治疗后的3年内无生化复发率为75.7%,且完全保留尿控功能和性功能。
2.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HIFU半腺消融的患者术后15个月,前列腺体积平均减少32.5%,PSA平均下降82%。
3.不可逆电穿孔(IRE):对于Gleason评分6~7分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IRE治疗后6个月进行QOL问卷,患者的生理、心理、肠管或尿QOL结构域均无显著变化,但性QOL结构域有轻度下降(约12分),且PSA水平下降了70%。
4.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那些低中危、局限性的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近距离放射治疗使超过84%的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保持了较好的勃起功能。
5.前列腺部分切除治疗:对于某些符合特定要求的局灶性前列腺癌,并且靠近括约肌神经血管束等部位,考虑冷/热消融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对于Gleason评分6~7分(3+4)的患者,术后3个月控尿率和性功能恢复概率分别为%和83%,术后PSA平均谷值是0.4ng/ml,切缘阳性率和侧后方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5%和35%。术后24个月无生化复发率为86%。
三、局部治疗的并发症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并发症在术后前3个月左右较为明显。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并发症因各种方法及原理不同,所以不同方法的并发症类别与发生频率存在部分差异。各种方法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主要包括:
①短期并发症:术后短暂的血尿、泌尿道感染、术后早期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以及尿潴留,前列腺组织水肿,阴囊阴茎肿胀等;
②远期并发症: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急性尿潴留以及直肠炎、尿道直肠瘘等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此外还包括一些方法所特有的并发症,例如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出现的粒子移位,HIFU治疗时出现的直肠黏膜灼伤,以及手术治疗时出现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目前仍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不断应用、总结及改进,局部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答案参考资料:1.郭程浩,丁雪飞.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35(06):-.《欧洲泌尿外科指南版》答案提供:万里
编辑:张越然审核:曹林▼推荐阅读"支架管助手"正式上线!开启置管患者的全覆盖管理!号外!支架管助手2.0正式上线啦!标准化量表工具正式上线!新技能get√每日一题NO.试述尿道狭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