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顾
患者,男,40岁。8小时前开始上腹剧烈疼痛。查体:上腹部有压痛。此时对确诊价值不大的检查是
A.血淀粉酶
B.尿淀粉酶
C.心电图
D.X线腹部平片
题目解析
患者上腹部剧烈疼痛,有压痛,可以考虑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心电图可排除心肌梗死,X线腹部平片可用于排除消化性溃疡穿孔,因此,C、D选项不选。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数小时后就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5天逐渐恢复至正常。尿淀粉酶在发病24小时才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下降缓慢,1~2天恢复正常。
题目中患者8小时前开始上腹剧痛,此时,尿淀粉酶还没有开始升高,不能排除急性胰腺炎,而血淀粉酶则可以,因此A选项不选。
故答案项为B选项。
考点讲解
急性胰腺炎,按病理改变过程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前者占80~90%,国内诱因以胆道疾病多见。
一、临床表现
1.腹痛
本病的主要症状。常饱餐和饮酒后突发,腹痛剧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胆源性者疼痛始发于右上腹,逐渐向左上腹移动。
2.腹胀
与腹痛同在,腹膜后炎症越严重,肠麻痹越严重,腹胀越明显,病人停止排气、排便,腹内压增高可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恶心、呕吐
早期即可出现,剧烈而频繁。呕吐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呕吐后疼痛不缓解。
4.腹膜炎体征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压痛局限于上腹部,无明显肌紧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可延及全腹。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黄疸
结石嵌顿或肿大胰头压迫胆总管可出现黄疸。
6.其他
(1)发热
合并感染时常有。
(2)休克
坏死性胰腺炎可致休克,早期低血容量,后期休克原因复杂。
(3)Grey-Turner综合征
胰腺坏死并感染,可有腰部皮肤水肿、发红、压痛,少数病人可经腹膜后途径渗入皮下,在腰部、季肋部、下腹部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即Grey-Turner综合征。
(4)Cullen征
若(3)中所述青紫色瘀斑出现在脐周则为Cullen征。
二、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
血清、尿淀粉酶测定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数小时后就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5天逐渐恢复至正常。
尿淀粉酶在发病24小时才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下降缓慢,1~2天恢复正常。
淀粉酶值越高诊断正确率也越大,但是升高的幅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血淀粉酶需超过正常值(40~U/dL)3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2)严重性评估
CRP增高,发病48小时mg/mL,提示病情严重;
持续空腹血糖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第八版已删除);
低钙见于重症胰腺炎,血钙下降程度与胰腺炎临床严重水平平行,1.5mmol/L提示预后不良(第八版已删除)。
(3)其他
血清脂肪酶、白细胞增高、肝功能异常、血气分析异常、血性腹水中淀粉酶增高等。
2.影像学诊断
(1)腹部超声
经济简便易行,但不够准确,第七版教材认为可用于初筛。
(2)增强CT
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
(3)MRI
可评估胰腺坏死、炎症范围及有无游离气体。
3.临床分型
(1)轻型急性胰腺炎
水肿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膜炎限于上腹部,血尿淀粉酶升高,死亡率低。
(2)重症急性胰腺炎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上述症状外,腹膜炎范围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偶见Grey-Turner综合征、Cullen征。腹水血性或脓性。严重者发生休克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糖升高、血钙降低、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酸中毒等,死亡率高。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
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降低腹内压。
(2)补液、防治休克
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预防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对重症病人应进行重症监护。
(3)镇痛解痉
诊断明确的情况下给予解痉止痛药,吗啡可以引起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
(4)抑制胰腺的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或者H2受体阻滞剂。
(5)营养支持
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6)抗生素的应用
有证据可以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急性腹膜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伴有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者胆道感染,合并肠穿孔、大出血、胰腺假性囊肿。
(2)手术方式
最常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如果继发肠瘘,可将瘘口外置或行近端造瘘术;如果形成假性囊肿,可行内外引流。
(3)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是取出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西综题库App。
医学生考研「医学考研路上,你不孤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app
dxy.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怎么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