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代谢性酸中毒、C反应蛋白升高、低钠血症,病情加重可观察到持续性严重酸中毒和进行性血小板降低;
③腹部平片(X线片)(临床常用):肠管扩张、特异性肠壁囊样积气(产气细胞在肠壁内聚集,产生的大量气体聚集在黏膜下或浆膜下),NEC进展可见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经静脉吸收所致)、肠穿孔引起的腹腔内游离气体、固定扩张的肠袢(常提示肠壁发生全层坏死);
④超声:可观察肠壁厚度、腹水、肠道血流灌注和蠕动等情况,可评估肠腔气体是肠壁内、腹腔内或是门静脉内,敏感性高于腹部平片。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关于NEC的Bell分级和鉴别诊断:我们现在对这个病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和机制导致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如胃肠道蠕动不佳、消化吸收功能弱、肠道免疫功能未成熟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较差;②喂养因素:时间、成分、量等;母乳和益生菌对肠道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建议2-24m/(kg.d)微量喂养,早产儿生后10天超过微量喂养值,将显著增加NEC发病风险;③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肠道异常菌群定植;④肠道缺血缺氧:孕妇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先心病、输血相关消化道损伤。
上述因素致使患儿的免疫功能未成熟、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动力未成熟,引起局部黏膜损伤、白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释放。
那么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床上一般是根据Bell分级划分患儿的病情,而Bell1和2A期多数内科保守治疗即可,但部分患儿可能在治疗后会有肠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后期需要定期随便确诊并进一步治疗;Bell进展期2B和3期多数需要外科干预。保守治疗的要点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补充水和电解质、营养支持、纠正低血容量血症等。那么保守治疗后期随访发现肠狭窄,或疾病进展出现气腹,这都是绝对手术指征;保守治疗后随访患儿反复喂养后腹胀,或出现上述诊断依据中介绍的疾病加重的症状和检查表现,则是相对手术探查的指征。临床上也会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但这部分内容过于专业,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回复“NEC”获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肠造痿术后临床治疗专家共识”。继续聊几个患儿家属比较担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