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的手术水平如何肠道损伤修复

太医说:对于患者存活期的判断、肠道破损修复、无菌环境的塑造、消水肿的处理、术后护理和饮食指导,都是在当时来看很实在的技术,领先于世。在当今中医能够领先的技术可能不多了。古代对于本文为系列文章《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可比你想象中先进多了》的上半部分。

关键词:医史人物;脾胃病证;外科手术;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陈子杨Dr.outside;知乎日报

正文:

古代存在「外科手术」吗?

01肠道损伤修复

答主:陈子杨Dr.outside(+赞同,普外科医师)

我是一个普外科医生。

普外科最长打交道的,就是病人的肠道。

自从去年拜读了中医

天灵no盖总结关于古代中医外科的的文章。

我的膝盖,又献给了中医。

其中一篇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

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

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

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

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

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

当作研米粥饮之。

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常服钱屑散。

这个时代,文章可以作假,文物可以作假,什么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思想不会。

《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中古人对于战伤导致肠道损伤所做的研究,质朴中透露出一丝先进,即使在沐浴多年现在外科的我看来,也颇为吃惊。

第一句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

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

这句话讲的和现在课本很像,肠道损伤看病情轻重,有的会死有的能活下来。

跟现在有些吹「万病皆可治」根本不是一回事。

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

如果闭合性腹部损伤,出现腹痛,气短,大肠(结直肠)损伤,活一天半,小肠损伤(空肠回肠)活三天。

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大肠血液供应没有小肠好,损伤后不易修复,且大肠是人体最大的菌库,细菌极多,细菌进入无菌的腹腔后,很快因为感染而死。

而小肠血供好,细菌存量和大肠比要少,采用保守治疗,有可能自行痊愈,别说三天,活到老都有。

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

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

这句讲的是开放性损伤,可以看到两侧肠道断端,可以用针线缝上。

用鸡血涂,这一句,我特么佩服的五体投地,缝合不难,但受限于古代技术,缝合难免不整齐,可能会出现肠瘘,一个眼和一个洞差别不大,等于手术白做了。

而用鸡血涂在吻合部位,鸡血会快去凝固形成血凝块,相当于加固了吻合端。

除了牛X、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词汇。

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

肠子出来了,却没有断开,用无菌水清洗还纳。(评论区朋友指出也有利用高渗透压作用让肠道水肿减轻。)

冥冥之中又有了无菌概念。

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这段话,术后护理和饮食指导都出来了,

先喝稀饭,无症状后再吃食糜,百天后正常吃饭。

这段话,在外人看来寥寥数语,但实际上,这样一段文字,那必然是经过千百例伤者总结而来的。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看到古人对肠道损伤有如此高的认知,不得不说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可比你想象中先进多了》,源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9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