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本病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克罗恩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因不明,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克罗恩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美国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大约为5/10万人口和90/10万人口,且种族差异较明显,黑人发病仅为白人的1/5。我国发病数较少,据推测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及患病率分别为0./10万人口和2.29/10万人口,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疾病症状克罗恩病起病隐袭,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略。从有症状到确诊,一般平均1~3年。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多见于青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症状包括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
腹泻、排便困难、
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
消化道梗阻、
穿孔、腹腔脓肿、
肠瘘、出血、
甚至癌变;
消瘦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皮肤、眼部、
口腔、骨骼关节、
肺部、肝脏、
胆道等肠外表现也较多见。
常见症状
阵发性痉挛性腹痛
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
随着病程进展可表现为
持续性钝痛,
回肠病变常出现右下腹痛,
进食后可加重,
常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大便性状改变及排便次数增加
也是该病常见症状之一,
约85%的患者可出现腹泻,
40%~50%的患者可有血便,
出血部位主要为回肠和结肠。
目前认为克罗恩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终生性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大量研究证明吸烟可增加克罗恩病的患病和复发危险。而一些潜在的环境因素亦可激发克罗恩病的发生。精制糖已被确认是不利因素。产期也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使一些孕妇于产后发病。合并症克罗恩病可合并肠瘘(内瘘或外瘘)。内瘘指病变肠段与其他肠段、膀胱、输尿管、阴道或尿道等处形成交通;外瘘是指病变肠管与体表皮肤相通。合并肠瘘的患者常有腹腔脓肿,出现发热、腹痛和腹部包块。
肛周病变如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克罗恩病常见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是因为反复的肛周脓肿、肛瘘或肛瘘手术后伤口经久不愈而就诊,经检查才发现为该病。
许多患者出现肠腔狭窄或形成肠梗阻,梗阻部位多位于末端回肠,其次为结肠或十二指肠,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有可能改善狭窄症状,但大部分狭窄和梗阻最终需要外科治疗。约20%的患者可有肠外表现,口腔溃疡常反复发作。
眼部症状包括:
╔
视力模糊、流泪、
眼部烧灼感和瘙痒感、
疼痛、畏光、
眼结膜充血、视力下降、
可导致失明或角膜穿孔、
最常见的为表层巩膜炎,
其次为葡萄膜炎;
╝
肺部病变可表现为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胆系统病变可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脂肪肝、肝硬化等。此外,长期的病痛还可能使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症状。
赞赏